
《钱》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钱》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口语练习
一、导入课题。小朋友们,过年的时候,你收到过长辈送给你的压岁钱吗?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来谈谈压岁钱怎么用。随机板书课题:压岁钱怎么用?
二、小组交流。你用压岁钱都做了些什么?在小组内讲给小朋友听听。
三、小组汇报。
1.每组推荐一位小朋友,上台讲讲你是怎么用压岁钱的?其他小朋友请认真听,看看台上哪位小朋友说得清楚、明白。
2.学生上自讲述自己对压岁钱的.使用情况。
3.学生评价:你认为谁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明白了?
4.台下学生说说自己和台上哪位同学的做法一样。
5.如果台下小朋友有自己的做法,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师小结。下面讨论讨论,你认为谁的压岁钱用的最有意义,谁说得清楚、明白。(小组交流)
五、谁愿意当一次小评委,评一评谁的压岁钱用的最有意义?为什么你认为他的压岁钱用的最有意义?
六、教师小结。小朋友评价得都很有道理,所以我们的压岁钱应该用在孝敬长辈、学习、帮助他人等该用的地方。
七、小组准备短剧。下面我们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最欣赏怎样用压岁钱,编一个短剧表达你们的意思,一会儿我们上台展示。
八、小组汇报。
1.老师指导一组学生表演,学生分角色扮演,目的是使学生交谈起来。
2.再请一组学生表演。
九、教师小结。会天,小朋友明白了应该怎样花我们的压岁钱才有意义,希望大家按照我们说的去做,好吗?
《钱》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
人教版培智教材数学第八册第51—52页例
1、试一试及练一练习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巩固理解除法的意义。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并能正确计算。 3、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的书写。
教具准备:
卡片、幻灯片、苹果图片,小塑料盘子等。学具准备:7个学具纽扣,10个塑料鱼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幻灯片出示,口答:()里最大能填几:
3×()〈7
5×()〈8
2 ×()〈9()
2、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和齐练)
3 ×2=
6 ÷3=
8 ÷8=
二、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拿出6个学具纽扣。
(1)把6颗学具纽扣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个?
(2)把6颗学具纽扣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个?怎样列算式?×3〈8(3)在6颗学具纽扣的基础上再增加一颗是7颗纽扣,把7颗纽扣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怎样列算式呢?(板书:7÷3)
2、导入:这样的问题究竟应该怎样解决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三、学习新课
1、教学例l第一层次:
(1)教师出示6个苹果图片,把6个苹果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学生口述,教师在投影仪上演示)
(2)怎样列式计算?(板书:6÷3=2)
(3)除法竖式怎样表示呢?边提问边板书:有6个苹果,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2个)所以商2,分掉了几个?(6个),所以在被除数6的下面写6。分完了没有?(刚好分完)所以在横线下面写0。
(4)小结导入:把6个苹果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我们已经会分了,如果添上1个苹果你会分吗?
第二层次:
(1)出示7个苹果,把7个苹果平均放到3个盘子,请你实际分一分。
(2)你是怎样分的?(学生口述,教师演示)
(3)启发:剩下的'1个苹果,如果继续分,每个盘子里还能分到一个吗?最后分的结果是什么?(每盘最多能放2个,还剩1个)板书:7÷3=
(4)谁能说一说怎样列竖式计算?被除数是几?除数是几?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几个?所以商几?写在什么地方?实际上分掉了几个?被除数7下面写几?7个苹果分掉6个还剩几个?强调说明:7个苹果分掉6个,还剩1个,在横线下面写"1",剩下的"1"我们叫它""余数"(板书:余数。跟读两遍)
(5)横式结果的写法7÷3=2……1强调: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写6个小圆点,再写余数,读作"商2余1"。让学生再齐读一遍。
(6)指导读算式,并说一说各部分表示什么?
2、尝试题:①拿出学具鱼,把8个塑料鱼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个?同学们分一分。 ②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完成板书:8÷3=2………2(与8÷3=2上下对齐)并齐读算式。
四、巩固练习
1、打开书:完成第51页"试一试",巩固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和竖式的写法。
2、分组板演与齐练。(算完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试商的)。
9÷2
8÷5
31÷6
五、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注意什么?
《钱》教学设计3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大胆活泼,大部分学生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读书,并在阅读过程中质疑、思考、交流、探究,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精神和执著探究的毅力。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作的思路。
3.理解文中三处“抢”字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根据“金钥匙”栏目的提示,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细心品味课文中两对前后呼应的词语的意思:老大爷先“迟疑”,后“肯定”;我原先心情“沉重”,后“轻松”。学习从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5.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从几组相对的词语描写中,体会人间真情互助的可贵和可敬。< ……此处隐藏16294个字……目标的确定必须要结合小学生生活实际、教材内容与课前调查,从学生实际出发,解决学生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调查表
教学流程:
主线:
谈话激趣————钱与愿违————在情境中体验花钱————总结
一、谈话引入————畅谈愿望
1.师导:
如果有钱,你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
2.过渡:
可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爸爸、妈妈辛苦挣来的钱又是有限的是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呢?,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哪些钱是该花的?哪些钱又是可花可不花的呢?
3.引课:
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出示课题:
钱该怎样花)
二、钱与愿违————了解我想要的、我需要的与我能要的。
师:
你们有那么多美好的愿望,你们现在都还是消费者,你们的愿望都要通过父母才能实现。那么,你们是不是了解你们的爸爸妈妈有什么愿望?(学生汇报在家的调查情况)
1.课前老师让大家做了一个家庭调查:
除知道自己现在最想要的、了解一下家人(如父母)现在想要的及全家现在都想要的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2.现在,请你想一想:
在你们这些家庭愿望中,哪些钱是现在该花的,哪些钱现在可花可不花,可以过一段时间,或近期还不能实现,你为什么这样安排?简单说明理由。请你现在把表接着填写完。
3.师:
通过刚才大家的交流,我们感到,家庭中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东西,但钱是有限的,哪些钱该花哪些钱可花可不花,消费者要学会什么呢?
学生:
学会选择,学会取舍。(板书:
有选择、有取舍)
4.师:
请你思考:
你在帮助家人选择安排时考虑到了什么?再请你结合分析书中三种情况所想到的,想一想你又是根据什么来选择取舍呢?
5.师:
请同学们把调查表拿回家,在争求一下父母的意见。
三、在情景中体验钱该怎样花
过渡:
可有的时候,有的东西我们特别喜欢或特别想要,在你向家长提要求的时候,可爸爸妈妈未必给我们买。
1.请你看这三种情况,钱到底该花不该花呢?(书图)
2.小组共同合作,选择其中的一个情景,接着表演下去。要求表演时,作为家长,必须说清楚你手中的钱花没花,为什么?作为孩子,听了“家长”的话你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3.小组共同合作表演。对学生提出要求:
认真倾听,相互学习,发表看法。
学生表演完每一组表演后,教师适时追问学生:
师:
你刚才了解到“妈妈”是怎样想的?
学生:
妈妈觉得溜冰鞋太贵了,家里钱不富余,如果太想要,让我自己攒够零花钱,再来买。
师:
通过这一组的表演,我们在向家长提要求的时候应想到什么呢?
学生:
要考虑家庭经济情况。(板书:
经济情况)
4.通过刚才的表演,我们在与家长发生矛盾时,应该怎么办呢?
师生小结:
应该及时了解父母的想法,与父母沟通交流,看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如果类似这三种情况,父母不给买是有道理的,这时我们要能够尊重父母的想法。(板书:
尊重父母的想法)
师:
刚才这几个同学遇到的花钱烦恼,也让我们想到:
现在的儿童市场在吃、穿、用方面也是种类繁多,例如我们大家的零花钱大部分用来买文具,你们是否感觉到文具商品也是五花八门,商家变着花样来吸引消费者,那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1:
要慎重!
学生2:
不要轻易相信商家,要有主见。
学生3:
要能抵制诱惑!
(教师板书:
抵制诱惑)
活动四节约与浪费
1.师:
在日常生活中花钱的学问可大了,花钱买的东西超过了人们的正常需求是一种浪费,可为了省钱该花的钱不花,你们认为这叫节约吗?
生:
自由发言。
2.师:
老师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对于这些花钱的.方式你有什么看法?(出示幻灯)
生:
小组讨论。
3.师:
在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花钱时要考虑家里的经济情况,要根据实际的需求和需求量,不要盲目图便宜。另外,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该花的钱也需要花。
五总结
1.课后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消费知识,课下对自己一周的零用钱做一个消费计划,你打算怎样花。下节课进行交流,谈谈你在花钱中的收获。
2.师:
父母的每一分钱都是辛苦挣来的,这些钱不仅要支付家庭的必要开支,还要支付你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的各种费用。因此,我们作为家庭的消费者要学会为家庭减轻负担,在花钱时提醒自己:
是否家考虑庭经济条件、是否考虑有利于身体健康、是否在盲目攀比等,把想要的、能要的、该要的这些因素统一起来考虑,有选择有放弃,就能做到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符合实际,成为有头脑的、最会花钱的消费者。
《钱》教学设计15知识要求:
1、会认6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力培养:
从课文中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希望,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
重点:从读中体会祖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难点: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能体会体会祖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教法:读中感悟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会得压岁钱)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压岁钱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初读文章
1、学生初读课文。
思考:文章讲了几件事?都是围绕什么来讲的?
学生汇报。
2、再读课文
要求:圈画课文中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在读中认识这些字。
学生读文。
交流: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你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这些字的字义的?
3、小组读文
要求:看谁读的又快又流利。
评价。
4、悟
你读懂了什么?
爷爷给我几次压岁钱?分别都放在什么地方?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做?
交流,不会的问题在读中解决。
5、根据课文内容分段
学生根据问题独方分段,师相机指导。
三、自由读文
四、交流:你拿到压岁钱是什么样的心情?有哪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