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风》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1个多音字。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想办法。
二、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会小朋友的创意。
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四、 教学准备
1、识字卡片。
2、幻灯片。
3、学生画的图画。
五、 教学过程
1、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师出示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后说一说是谁把风画出来了。
(2)再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不丢字,不多字。把不会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出示幻灯片。
(4)回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3、细读课文,自主探究三个小朋友是怎样巧妙地画出风的。
(1)探讨: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出风的?
(2)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思考。
(3)讨论,你觉得他们画得怎么样?从哪感受出来的?
(4)全班交流。
(5)小结: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读课文第7个自然段。
4、深入读课文,探究能够巧妙画出风的原因。
(1)自主阅读第5、8自然段,探究:他们为什么参巧妙地把摸不着的风画出来呢?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3)总结。
5、发散思维,扩展延伸。
(1)思考:如果让你画风,你会怎么画?
(2)学生思考后,动笔画一画。
(3)小组交流。
(4)指名展示图画、练习说话。
6、作业。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2 看不见的风
白云 柳枝 国旗
飘 舞 飘扬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继续展示图画,练习说话。
2、 再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 会写8个字。
二、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8个字。
三、 教学难点
掌握字的结构,美观地书写这8个字。
四、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幻灯片
五、 教学过程
1、 继续展示图画,练习说话。
2、 再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 记忆字形,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
(1)巩固生字。
抽读生字:齐读分组读,开火车读。
将生字写在黑板上,要求读三遍。
游戏“找宝”,学生一人读字音,其他人从字卡中迅速找出生字。
(2)记忆字形。
巩固会写字的认读。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分析字形。
汇报交流识字情况。
(3)书写生字。
读帖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漂亮。
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比较,集体评议。
再次书写,争取第一次写得好。
4、 作业
听写生字、词语
《风》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会写“波游戏”3个生字,认识“颤”。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知风的调皮、可爱,体会诗歌传达的童真童趣。
4、背诵并学会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
感知风的调皮、可爱,体会诗歌传达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
根据诗歌特点仿写诗歌
教材分析:
《风》是北师大二年级上册13单元“风和水”主体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首小诗。行文清新活泼,充满童趣。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描写了生活中的微风。小诗共三节,每一节结构相似,都是先写“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再写从哪些景物的变化中发现了风的踪迹,形象地描述了风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这首诗浅显易懂,是一首平凡中透露着灵动,朴实中蕴含着优美的小诗。
学生分析
小诗语言浅显易懂,充满童趣,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能够感受风的特点。在口头表述方面,学生能说完整的话,但语言的表述还欠美优与灵活。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把孩子们带入微风习习的大自然之中,让学生去感受风的有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想象,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去自主理解、体会、设计动作,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情感体验。以此为跳板指导学生的拓展训练,为学生提供续编小诗的活动,让学生去探究、发现自然界中风的足迹,加强语言的感受和积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新课
(设计意图:用儿童的语言,谜语的形式开课,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可是,它太调皮了,我刚进教室,它一溜烟儿跑得无影无踪了。老师只好用几句谜语来介绍它,我来读,你来听,猜猜它是谁?
生:风师:你猜对了。哪些同学猜对了,请举手。
2、板书课题:你们真是很聪明,我们把风娃娃请到黑板上来吧。请你跟我一起写“风”
一起来读一读。给风标上音节,再正音,可以组成什么词(微风,清风,,)。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丰富读的形式,通过自由读,解决独立识字的问题;男女生比赛读,带动读书的氛围,在必较中注意纠正字音,感受语气语调的变化;齐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次正音。通过三读,学生能基本熟练课文的生字词语。)
(—)自读课文
1、师过度:风娃娃真是太淘气了,才从我身边溜走,又跑到谜语里藏起来,这会儿啊,它又钻到叶圣陶爷爷写的一首小诗中作客去了。想不想知道风娃娃是什么样的呀?生:想
2、PPT2:请孩子们认真听录音,小手指着课文,看看风娃娃到底长什么样?
3、很多孩子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到诗中去寻找风娃娃, ……此处隐藏16420个字……p>重点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卖丝线:续
口是吸,吸气与呼吸
木是极,南极与北极
二人:夫
天旱只剩三滴水:汗
二人使力上医院:伤
无人不是债:责
……
指导书写
学生一边用铅笔描红,嘴巴一边数笔顺;
注上拼音;
组词练习;
学生常规练习;
教师重点指导,表—吸(极);
(“ ”不在竖中线上;“ ”多练几遍)
作业:书写夫、表、号、汗、伤、吸、极。
课后反思:
1、长时间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和写字能力的培养的实效得到体现。课后调查,全班除2人外,均能记住本课生字,课后书写作业,最快15分钟完成,除4人外,均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教师的立脚点正确,在集体备课中,发现学生能较好的读懂课文,把立脚点放在语言训练上,第二课时在学生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模仿第二、三自然段表达方式进行语言表示训练:
(风娃娃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怎样做——做的结果怎样——心情。
教师首先提供思路,学生稍做思考。
张子雍:风娃娃来到一个(扇)窗户前,看见一个(串)风铃,风娃娃使劲吸口气,朝风铃一吹,风铃就铃铃响起来。风娃娃笑了。(屋子里的小朋友也会很开心)
余睿洋:在医院里,一个人生病了,很难受,风娃娃看见了,轻轻向窗台的鲜花吹了一口气,花香吹到屋里,病人闻着花香睡了。
多美的时刻,多懂事的风娃娃呀!——我被感动了。
王泽宇:在夷陵广场,一个男孩在玩纸飞机,风娃娃看见了,吹了一口长气,纸飞机飞得好远。小男孩高兴得叫了起来。
张炅垠:在公园里,一个人在放风筝,风筝怎么也飞不起。风娃娃看见了,赶快吹了一口气,风筝一下子飞得好高,放风筝的人可开心了。
刘千:乘凉……
杜篆:帮助穷人……
……
谁说我们的孩子不会表达?教师的指导到位了。表达的的空间给学生了,我们学生表达会让教师感动。
3、人贵有自知之明。本节课不足在于过于追求环节的完整性,整节课因为缺乏跳跃而没有激起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另外,座位安排过挤,而省略学生活动的环节。由此得出的启示是:无论上什么课,“心”要更自由,学习过程要更多站在学生角度去安排(设计)。
《风》教学设计15教学内容
独特的民族风
教学目标
1、倾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两首民歌,感受体验蒙藏族民歌民族风格特征。
2、认识了解“长调”、“囊玛”等民歌体裁,从旋律中体味不同民族音乐风格及演唱特点。
3、引导学生感悟不同风格民歌与其物质基础、文化渊源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多元化文化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倾听蒙藏民歌《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体验、认识、理解蒙藏各民族民歌二首,学会判断其音乐风格。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有学生提炼、归纳、总结两个民族民歌风格及其相关知识。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歌导入
1、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欣赏进入教室。
2、导入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国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他们的民歌就是以这些文化背景为依托,形成了格局特色的独特韵味。
这种独特的风格是如何形成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独特的民族风。
二、新授
(一)、蒙古族民歌
1、展示蒙古族的节日,美食,服装等了解风土人情。
2、蒙古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它们的音乐包括民歌、器乐、说唱音乐和歌舞音乐四大类,其中民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蒙古族民歌的体裁以“长调”和“短调”最具代表性。
3长调:曲调悠长,起伏较大,节拍自由,节奏宽广,音乐具有辽阔豪放的草原气息。这种地域所展示的天然独特品质,以及游牧生产劳动给牧人带来的相对个人自由,造就了蒙古族人民豪放豁达、热情开放的性情,这也是长调民歌之所以富有深沉柔韧、粗犷率真风格及自由气息的原因。
(1)、欣赏,《辽阔的草原》
(2)、探究:
a、这首歌在速度、节奏、旋律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b、这首歌从歌词上你知道了什么?给你怎样的画面感?
思考作答:
a、《辽阔的草原》师一首蒙古族长调歌曲,这首歌曲采用了上下句单乐段的结构形式。速度上稍慢,节奏具有自由,舒缓,漫长的特点。旋律开阔悠长、绵延起伏,富于装饰,给人以气息宽广、破局草原特色的印象。
b从歌词上了解这首歌是一首爱情歌曲,而且内涵很深。
1、短调流行在半农半牧区,旋律优美抒情,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巨幅短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的特征。感情表现比较细腻。欣赏《嘎达梅林》。
(一)、藏族民歌
1、展示藏族的名胜,美食,风土人情了解藏文化
2、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歌舞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
民间音乐又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
藏族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劳动歌、爱情歌、风俗歌、诵经调等。山歌的`节奏自由,旋律起伏较大,悠长高亢,极富高原特色。劳动歌的节奏鲜明,,与劳动动作紧密配合,有的较为自由:爱情歌中有的深情,有的开阔自由。歌舞体裁有:锅庄、堆谐、囊玛,璇子。
1、作品介绍
《宗巴朗松》是流行于西藏的一首传统民歌。具有典型的囊玛音调,结构由引子加歌曲组成,旋律典雅优美,细腻抒情,节奏舒缓。歌词写景、写实,却蕴藏深刻的哲理:人需要用高尚的道德修养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会有众多的朋友和他接近。演唱者演唱歌曲时,常备案由礼让、鞠躬等动作。
1、欣赏作品《宗巴朗松》
2、探究
a、《宗巴朗松》这首曲子的节奏、旋律是怎样的?
b、什么是囊玛?
思考作答:(1)、《宗巴朗松》这首民歌是一首藏族歌舞音乐,具有典型囊玛音调。曲调典雅,节奏舒缓,与极速热烈的舞曲形成强烈的对比。
(2)、囊玛是中国藏族古典音乐,主要流行在拉萨地区。因在布达拉宫内的囊玛刚演出而得名。音乐由引子、歌曲、舞曲组成。欣赏藏族囊玛歌曲《吉祥的圣地》。
(3)、欣赏风俗歌《北京的金山上》。
(4)、认识藏族乐器扎木聂和铜钦。出示图片。
三、思考,讨论、交流
形成各民族音乐风格的因素有哪些
小结:1、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2、语言文化与风俗习惯;
3、社会生活与民族生活。
四、作业
自找喜欢的蒙古族和藏族民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