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10 19:42:08
语文教学设计(14篇)

语文教学设计(1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能联系诗歌内容说说赞美了小草的哪些精神。

3、联系上下文,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

4、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重点:

学习诗歌,理解内容,并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

难点:

联系诗歌内容说出赞美了小草的哪些精神,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幻灯片出示小草图,欣赏歌曲《小草》。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学习诗歌第1小节

1、指名朗读课文第1小节。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幻灯片出示学习提纲。

4、小组自主交流学习。

5、反馈学习情况。

(三)学习课文第2—7小节

1、总结学习方法,同法学习第2~7小节。

2、分组分段朗读诗歌。

3、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4、作者在描写这些段落时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找出相关语句)

5、你知道每个小节都突出了小草的什么特点吗?

6、能读出小草的特点吗?同桌互读。(说作用及体现何种精神,板书。)

7、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赞美小草吗?

三、总结

1、学了这首诗歌,你能说说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赞美小草的.呢?

2、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

四、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笔画一画你心中的小草。

教学反思:上完《小草之歌》后,感触颇深。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教学时我抓住诗歌教学的特点,以读为本,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进入角色。抛出自学提示后,直奔中心抓住小草防洪,固沙,美化三大特点来讲解,再回过头学习第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突出中心,环环相扣。由于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宽,所以有些难一点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不敢举手回答。在指导朗读方面我比较笼统,比如小草的自信应怎样读,顽强精神怎样表现,如何读出小草的蓬勃生命力。如果我进行范读,再让学生读,就可以深入感悟诗的内涵,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语文教学设计 篇2

一、导入

1、欣赏《黄果树瀑布》(课前),用一个词或者一个句子来形容你对瀑布的感受。

小结:可是有这样一条瀑布,它没有振聋发聩的轰鸣,没有雪浪飞溅的翻腾,它不是从岩壁上倾泻而下的一匹白练,而是从空中垂下的紫色的大条幅,它就是紫藤萝瀑布。(课题幻灯)

2、这条花瀑使作者宗璞“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于是我们班上等同学就纳闷:为什么“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幻灯)

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请同学用自我的话来说说

(预设:喜爱藤萝,赞美藤萝,从未见过开的这样盛的藤萝)(板书:盛)

二、赏花之盛

1、赏

请同学们勾画描述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句子,并选择你喜欢的句子简明的旁批你喜欢的理由。

喜欢的理由能够从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表现出什么等方面研究。(幻灯出示旁批要求)学生交流

2、读

(1)经过同学们的赏析,我们发现作者笔下的紫藤花真的好美呀,如果同学们能把自我喜欢的语句有感情的读出来,那就更美了。那么如何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呢?我们一齐看这个语句,同学们觉得哪些词能更好的表现花的繁茂和作者的赞叹?

幻灯: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预设:盛和辉煌,有赞叹之意;流动、欢笑、生长等动词能够适当注重重音;深深浅浅,叠词反复咏叹,赞美之情尽在其中,读时注意语速。(幻灯:改变字色)将这些词读时加重音,改变语速、重要的是投入自我的感情。)

(1、请学生自我先读一读2、请一个同学来朗读,其他同学点评,3、全班齐读,)

(2)、幻灯:赏读美句佳段方法:

1、感知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表达了什么情感。

2、将体现作者感情的词、句做重音、语调、语速、语气的处理。

3、投入自我的感情,将文中语言化为自我的心声。

请大家结合朗读技巧,再次美读自我喜欢的语句,再请两个同学来读。

小结:经过刚才同学们的细赏和美读,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从未见过的这一树紫藤萝花的“盛”,盛在它的花开繁茂,盛在它的活泼热闹,盛在它的气势壮美,盛在它的生机盎然,(板书),就如山涧的瀑布一样有力量,有气势,有动态,难怪作者给此文取名为紫藤萝瀑布。

这一条流动的花瀑,让宗璞心旌摇荡,这一朵朵紫色的精灵,让宗璞心醉神迷。紫藤萝瀑布中的每朵花都装满了神秘的仙露琼浆,让宗璞情不自禁的想摘一朵,最终她摘了吗?

(幻灯)(可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所以又有同学等有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没有摘花的疑问,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小结:宗璞是惜花、爱花、懂得生命的完美与可贵,对生命充满热爱和尊重的宗璞。古诗云:“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而宗璞却没有摘花,更不会折枝,她期望花盛开在枝头,凋零飘落于尘土,然后化作春泥,回归自然。她对生命是热爱的,更是尊重的,她懂得生命的完美与可贵,所以她没有摘花的习惯。

三、探花之“不盛”

作者惜花,爱花,尊重生命,可有人虐花,摧花,伤害生命。这个问题要追溯到十多年前,当时正是危难,(1966到1976年),文章中哪一段讲了十多年前的故事?

1、此段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十多年前家门外一株藤萝的遭遇)

2、你觉得这是一株怎样的藤萝?

(试探这个词赏析,试探什么?试探外面是否安全,试探那个环境适不适合开花?试探结果,不安全,不能开花。(之后连花串也没有了,园中的紫藤花架也拆掉了,改种果树了。)这是一株花势衰颓的藤萝,是一株不容于世的藤萝,是一株活的`战战兢兢的藤萝,是一株孤独无奈的藤萝。(板书)

3、那为什么紫藤萝会被毁掉,文 ……此处隐藏17498个字……、形象,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读对联

1、自由读对子。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换意见,谈谈自己预习后的收获。

2、指名读句子,注意正确的停顿。

3、让学生汇报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整合学生的意见,梳理字词、句子的意思。

5、尝试背诵。

五、古诗诵读

小组合作学习古诗《江雪》。

1、学习要求:

A、了解作者。

B、诵读全诗,读通读准。

C、了解全诗大意。

D、感悟诗境。

2、学生反馈。老师相机引导。

A、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B、指名朗读,纠正字音,齐读。

C、各小组派一名同学汇报古诗大意,同学们集体整理后串讲句意:

千山万岭见不到飞鸟的影子,大道小路没有行人的踪迹。只有一位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独自坐着小舟在落雪的江流中垂钓。

D、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冰雪世界一尘不染,万籁俱寂,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介绍古诗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品析“绝”“灭”“孤”“独”这四个字。这首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期间。“绝”“灭”二字写出寂寥苍凉的背景,以衬托渔翁孤独的形象。“孤”“独”正是作者自己的写照,寄托着诗人清高孤傲、超凡脱俗的品格。

E、再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六、作业

按照“语文生活”的要求,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下一节课,我们将开展一个“不一样的童年”故事会,看谁讲得最好。

第二课时

课前将学生按小组分开坐好,并且在黑板上写下美术字“不一样的童年”,安排一个小主持人。

一、主持人出场

开场白可以用书上的提示语或稍作修改:

在《小英雄雨来》《夜莺之歌》《滹沱河上的儿童团员》等课文中,小英雄们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在炮火连天的岁月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还有很多很多不同时代的人,他们的童年都各有特点。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不一样”的童年故事。

二、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相关资料

先在小组内讲故事。注意把一个人童年的“不一样”讲出来。讲故事要注意事情的先后。精彩的人物语言、动作可以模仿着表演出来。其他同学认真听,并且要提出自己的评价意见。

三、小主持人收集各小组讲故事的情况,有讲得好的,推选出来

四、各小组推选讲得最好的代表,在班上讲故事

评出讲得好的同学,授予“故事大王”奖。

五、作业

将自己的故事资料再进行修改整理。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开展了一个精彩的故事会,这节课我们就把我们讲的故事写下来。

先请同学们默读习作要求。习作要求说得很明确。谈谈自己对习作要求的理解。

二、“根据资料和讲故事、听故事时受到的启发,丰富、完善你讲的故事”

这句话怎么理解?

三、“把别人感兴趣的地方写细致,写具体。”

怎么知道哪些地方是别人感兴趣的呢?怎么才能写得细致、具体呢?

让学生讨论交流。(可以把故事再讲一遍给别人听,要别人提出意见,就知道哪些地方是别人最感兴趣的了。)

四、学生打草稿,教师巡视

五、誊写作文教案

  语文教学设计 篇13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知道什么是“花脸”。

二、资料交流:了解作者冯骥才。

三、范读课文,相机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学生自由谈读文后的体会(“我的视角”。)

五、作业:

1、默读课文,勾画描写生动形象的段落或片段,有感情地朗读,将体会批注于

书上。

2、抄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交流描写精彩的部分,相机指导朗读。

三、看丁丁的视角,找出描写花脸的句子,朗读,讨论:这样的.描写有必要吗

四、提问:我悟到的“祖传的经验”是什么?生活中,你悟出过什么经验?

五、作业:

1、作文:将生活中的经验写下来。(注意事情发展过程中的细节描写)

2、朗读课文,完成自主作业反面。

3、预习。

  语文教学设计 篇14

一、学习“我的发现”

1、板书:我的发现。

(学生读一读)

2、观察图画,引导发现:

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些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根据提示,学生想象。请你把伙伴泡泡里的话补充完整(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还能换一种说法吗?

(剪刀像燕子的尾巴)

3、联系经验,拓展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事物之间非常相似?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如眉毛像弯弯的月牙儿,河水像一面镜子等)

二、完成“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⑴读:读读下面的字词,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都是用熟字加偏旁组成的新字)

⑵记: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⑶说:给每组的两个字分别组词,然后再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2、读读背背:

⑴教师示范对联的读法,学生感悟吟诵的语气。

(注意读的节奏稍慢,上联和下联节奏要相同,以显示其对应关系。上联一般要吟诵得低缓一些,下联一般要吟诵得高而平。如,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学生模仿读、对读、齐读、想象读。

⑵指导背诵。

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背诵对联。

⑶展示。

学生互相交流课外搜集的描写春天的诗句。

3、我会说:

⑴指导说说:

读读横红后面的词语,说说横线上应该填上什么。

⑵教师要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词语,只要搭配准确就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一些这样的短语,读读写写。

在组内说自己填的.内容,其他同学评评。

三、展示台

1、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可以是搜集描写春天的词句;是展示有关春天内容的书法作品;还可以唱唱有关春天的歌曲,创编赞美春天的舞蹈,画一幅春天的图画。

2、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内交流,大家互相分享学习的收获。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评价,评选“最佳创意”奖和“最佳期才艺”奖。

四、教学效果测评

1、个别指导,进一步保证每个学生知识积累落实。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小组里抽背春联。

(点评、表扬)

五、拓展性学习

展示自己搜集的春联。

《语文教学设计(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