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4.在阅读中感悟公仪休清正廉洁的高贵品格。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齐读课题。
2. 上堂课我们已经读了剧本,还记得剧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吗?(公仪休,子明,管家)
3. 这堂课我们要通过朗读,体会来演好这三个人物。
二学习第一部
1. 过渡: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liucue86.com前的一个下午,公仪休家的客厅内,子明正坐在席上读书,公仪休从内室走了出来。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
2.听了他们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公仪休很爱吃鱼)是的。
3.哪里看出来他很爱吃鱼?
85你是从公仪休的话中体会到的。
85你不仅找对了,而且读的很好,从你的朗读中,我感觉到公仪休非常爱吃鱼。谁还想来试试?
你找对了,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85从你的朗读中我有点感觉到公仪休爱吃鱼了,能让这种感觉再强烈点吗?谁再来试试?
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公仪休很爱吃鱼?(回味似的)对,你是从公仪休的神态中体会到的。
85回味(出示)是什么样子的'?同桌之间互相做一做回味的样子。
同学们做得很投入,刚才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做得特别好,你来表演给大家看看。面向大家。真棒(鼓掌)
4、下面我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老师读子明的话,公仪休的话请同学们读,注意读好公仪休的语气,还要加上适当的动作。
5. 谁能勇敢的到前面来与老师配合,演给大家看看?(鼓掌)
三学习第二部分
1. 你们知道吗?当时,公仪休是鲁国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利可大呢!既然他这么爱吃鱼,自然就有人投其所好,给他送鱼来了,你们瞧!老师范演管家。
(自我介绍,创设情境:我是李大夫的管家,我家主人说,公仪休是宰相,官儿可大呢!他爱吃鱼,嘿嘿,咱就给他送两条,讨讨他欢心,以后.我这就去,你们可别说呀!)
2、你看懂了什么?(管家来送鱼,管家来拍马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满脸堆笑)对,一起读这个词。如果换成满面笑容好不好?不好,为什么?(笑得不真实)对的,你做给大家看看。
3. 是啊,这个笑是装出来的,多虚伪啊,让我们一起来读好管家的话。
4. 看着管家手中的两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 ,公仪休并没有收,他是怎么拒绝的呢?自己读读公仪休的话,并完成这个填空。
[投影出示:公仪休地拒收礼物。]
5. 巧妙的,机智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公仪休拒绝得多巧妙啊!还可以怎么填?再读读这段话,看谁又有新的发现?(出示:务必)务必是什么意思?
6. 见公仪休这样坚决,管家没有办法,只好无可奈何的走了。
7. 这一部分非常精彩,我们就一起来演一演。一二大排演管家,三四大排演公仪休,全体起立,别忘了加上动作。(引:大人)
大家演得的很认真。
四学习第三部分
1. 公仪休爱吃鱼,却没有收别人送来的鱼,一旁的子明看见了,疑惑地问,
(引)公仪休的话道了原因。听(录音)
听懂了吗?真的吗?老师来考考你们,看,需要讨论吗?好,张口就来。
[投影:考一考: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 );如果照别人不好的意思办了事,就();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就( );因此( )。 ]
2. 看来同学们真的听懂了,你觉得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是个怎样的官?(清正廉洁)
3.你们看,他说的话多实在,道理讲的多清楚啊,让我们一起读好他的话
(齐读)
4. 听了公仪休的话,子明也由原来的不界,变成了恍然大悟,你们能演一演子明神态变化的过程吗?老师读,你们演。5. 看来,公仪休不仅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也是一位循循善诱是老师,他为子明作出了很好的榜样,也是我们所有人的老师。
6. 请男同学齐读子明的话,女同学读公仪休的话。把表情加上去。
五 表演
1. 刚才,我们通过朗读,交流已经读懂了这个独幕剧,现在我们该完整地来演一演了,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为一小小组,排一排,演一演。
2. 表演,评最佳演员。
六 拓展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个真实的故事,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的时候,伟大的文学家司马迁就把这个故事写入了《 史记》这本书。想读一读故事的原文吗?
投影出示:
客有遗(wei)相(xiang)鱼者,相不受。客曰(yue):闻君嗜(shi)
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
(ji)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wu)故不受也。
————选自《史记》司马迁
注释: 遗:赠送。相:宰相,公仪休
曰:说。 闻:听说。
嗜:喜欢 以:因为。
自给:自己供应。 免:被革去官职。
复:再,又。 吾:我。
请同学们跟老师朗读一遍。
3.发纸。课后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读一读这篇古文,有什么疑问,欢迎同学们课后来跟老师进行交流。
六板书: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设计2教学重点:
在表演过程中如何结合同学们的动作、神态、语言来进一步掌握剧本要求,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妙词佳句的蕴味。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引发思考
1. 板书课题,指读
你读了课题,会有哪些问题?
2. 初步交代剧本常识:
独幕剧是一种小型的戏剧,幕起开始、幕落结束。
二.快速通读全文,主动探究剧本格式。
1. 快速浏览全文,看看这篇课文与以往有何不同?
2. 相对应学生的回答来理解:开头介绍时间、地点、人物,主要内容是人物的对话,而方括号与圆括号里就是舞台 ……此处隐藏5866个字……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远胜于灌输给学生更多的语文知识。自主解疑,将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与他人的交流、碰撞,又使得整个课堂闪耀智慧的'火花,灵性飞扬!]
三、积累内化,巩固文本。
1、让生说说子明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
2、指名回答后,师板书:谦逊有礼、勤学好问。
3、结合板书上出现的三种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让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提示:要结合恰当的表情、神态及形体语言,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5、教师适时评价、鼓励,小结:
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精彩,相信排演独幕小话剧时一定表现更棒!
6、合作表演。表演,评价,再表演,再评价。
[点评:读书感悟是语文课堂永恒的旋律,利用分角色朗读再次巩固文本,让生再次体悟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学生十分乐于接受。这种积累内化不着痕迹。]
四、迁移拓展,走出文本。
作业:如果子明也做了官,在公仪休的影响下,他会如何去做呢?想象一下写下来。
[点评:语文教学得益于课内,发乎于课外。迁移练习让学生走出文本,在生活情境中去体验文本中的内涵,从有限走向无限。]
教学反思:
新课程注重鼓励学生选择自主学习方式,注重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没有过多牵着学生走,而是让生以“子明的两句疑问”引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寻求答案,在读书、感悟、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方法,发展能力,并能将所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新课程也注重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所以我特地安排了让学生进行合作表演。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别接近儿童生活的戏剧形式,不仅唤起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使他们激动不已,而且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由于角色的转换,因新异感激起热烈的情绪,让儿童作为活生生的人,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全部地投入,全面地活动起来,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体验性学习的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创设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情境。
针对一节课,恰到好处的教学模式就是最好的教学模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真正具有娴熟的课堂教学能力,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需要的是执着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去品味人物语言进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的高贵品格。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公仪休的崇高品格。
教学难点:
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独幕剧的特色。
(二)、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读剧本,研究剧中人物的性格;再根据剧本演好这部戏,演完后评选最佳演员和最佳导演。
二、设疑入境,走进文本。
(一)、师问:公仪休拒收的礼物是什么?(两条活鲤鱼)
(二)、师:古时候的'鲁国,水产品奇缺,这两条活鲤鱼可是很难得的礼物呀!可公仪休为什么不收呢?他的学生子明和我们同样感到很不理解,谁能找到子明的疑问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指名读子明的话,即“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师及时评价、鼓励,指导学生读好疑问的语气。
三、自主解疑,品读文本。
(一)、以疑设疑,学习“公仪休爱吃鱼”的环节。
1、你认为公仪休爱吃鱼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带着这个问题边读边想,找到答案画下来,多读几遍,有想法可以写在旁边。
2、学生自读,完成后先同位再集体交流。
(1)指名读体现公仪休爱吃鱼的句子,即“嗯,刚吃过……心满意足了
(2)师引导:读书要品味出文章内涵,读出感情来,应做到――口到、眼到、心到。即读到哪个句子,眼睛就要盯住重点词语,心里就要去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神态等。
(3)指导感情朗读,抓住“回味似的”、“实在是鲜美呀!”、“心满意足了!”等词语并辅以表情、动作等,读好人物对话。
(二)、自主解疑,学习“公仪休拒收鱼”的环节。
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我们刚才掌握的学习方法:“读――想--画,”和“读书三到”来自主学习,解决子明的疑问。
1、学生自主学习“管家送鱼”和“公仪休拒收鱼并解释原因”部分的内容。
2、学生解读疑问、品味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后进生。
3、交流、反馈。
(1)指名读“管家送鱼”的相关句子。
a你认为管家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生答后,师板书:奉承讨好、别有用心。
b结合生活中的情景,进一步练读管家的话,抓住“满脸堆笑”等词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c讨论:你喜欢管家这样的人吗?指名口述,让生说出原因。
(2)师引导:尽管管家阿谀奉承,说尽好话,但仍被公仪休巧妙回绝了,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公仪休是个____的人。生答后,师板书:聪明机智。
(3)喜欢吃鱼,却要装作闻到鱼腥就要呕吐,这其中可是大有文章呀!下面谁来当一当公仪休,给子明做进一步的解释呢?
a指名读该部分内容。(即“正因为……有鱼吃吗?”)
b你能不看课文,把公仪休不收鱼的原因解释给同位听吗?说时,引导学生弄懂其中的关系:
如果收鱼――违犯法纪
如果犯法――吃不上鱼
现在自己买――一直有鱼吃
c同位说后,指名练说。
(4)公仪休的这番话,更说明他还具有怎样的品质?生答后,师板书:清正廉洁。
(5)齐读这部分内容,强调读好反问句。
四、积累内化,巩固文本。
1、让生说说子明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
2、指名回答后,师板书:谦逊有礼、勤学好问。
3、结合板书上出现的三种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让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提示:要结合恰当的表情、神态及形体语言,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5、教师适时评价、鼓励,小结: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精彩,相信排演独幕小话剧时一定表现更棒!
六、迁移拓展,走出文本。
出示幻灯片,展示某些官员因为贪脏枉法而身败名裂的故事,从反面例证告诉同学们要遵纪守法,坚持原则。
六、全文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10 公仪休拒收礼物
公仪休:聪明机智 清正廉洁
子明: 谦逊有礼 勤学好问
管家: 奉承讨好 别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