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10 12:24:08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1

第二课时

一、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

二、 教学要求

1、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 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3、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三、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四、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片

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古希腊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他教育学生有独到之处,这堂课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去领略他的风采,共享他的智慧。一同分享《最大的麦穗》带给我们的愉快的精神之旅。(板书:“最大的麦穗”)

二、

1、 这一天,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到麦地摘麦穗来了。不过他是有要求的(投影出示)

2、 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让弟子们明白你的要求——其他学生当弟子(评读结合,体会语气) (只能一个,最大的,只许进不许退)

3、 你们都是苏格拉底的弟子,当听到老师这样的要求,你会怎么想?(指名答)(你很有自信!现代人就需要充满自信,自信的本身就是一种实力。你们很诚实,也很勇敢。表面上看来机会是老师给予的,实际上是自己争取的,希望你们珍惜自己每一次机会。)

学习2—4自然段

1、 师:弟子们到底是怎样寻求最大的麦穗的呢?让我们读一读课文。圈出弟子摘麦穗时的表现和动作。

2、 交流。指读段落,其他学生思考对他们的做法发表意见。(埋头看看……;看看……又……。)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出示几株麦穗图〕,(是呀,面对眼前的麦穗。)(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摘了几穗……随手扔掉了”) 师:他们为什么这样?

生读: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3、 再读这一段。想想、说说你对这些弟子们摘麦穗有什么看法?尽量用上“虽然……但是…… ” 师:他们的心情如何?(懊悔)读中表达。(如梦初醒)

4、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弟子,你在麦地里,你会怎么做?

学习§5、§6

1、 过渡: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的话,你认为应用怎样的口气说?为什么。读后说出你要表达出苏格拉底的什么意思?(对弟子们的表现惋惜,方法的不对而不满意)“到头了”突出读。(启发,你这声音老师听上去不够苍老,“洪钟”的意思是声音浑厚、凝重、洪亮,练了再读)

2、 学生自读体会、交流。

3、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株小麦,会对他们说什么呢?注意是“嘲笑”。

4、 你知道弟子们没能摘到最大的麦穗的原因吗?(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刚刚摘下的。“)

5、 (1)指名读。

(2)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不是。“有一穗是最大的”是指真正的麦穗,但不一定碰见,即使碰见了,也不一定就知道它是最大的。“最大的一穗”是指学生们摘到手中,后来又扔掉的。)

(3)小结: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得,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4)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这时苏格拉底说话时的语气怎样?读一读体会一下,“说”字前可加一个什么词?(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

6、反复诵读文章第六自然段,理解:事物是比较出来的,有小的就有大的,有最小的就有最大的,因此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麦地太大,麦穗太多,所以弟子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判断不出来。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摘到那真正最大的一穗是不可能的。所以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

学习§7

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引读: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出示)

1、 读中大家能领悟到什么呢?联系实际再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人组合作学习,要求:⑴抓重点词语感悟到了什么?⑵把感悟到的用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最大的”指远大的理想。

“眼前的一穗”指摆在眼前的机遇或任务。“实实在在”就是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才能不会错失良机。 ·人的一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当遇到机遇时就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这次机会,如果东张西望,就会错失良机。(板书:要抓住机遇)

2、 再次理解苏格拉底的要求“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联系下文理解:如果没有这个要求弟子们定会出现进进退退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苏格拉底要让学生明白人的生命也是不可重复的。下文指第七自然段部分内容:人的一生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3、 ·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事例,师随机出示名人名言。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马思·莫尔

4、 现在,苏格拉底的“麦穗”故事已经成为世人处世的一种经典理论,或者说叫“麦穗智慧”“麦穗哲理”,老师已经将其融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师示范背诵)

5、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将它也融入你的生命里,将它牢牢地记在心中呢?

6、 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有感情朗诵。

真诚对话,激情总结 ……此处隐藏31458个字……子,你们要听明白老师的话。

问:听明白了吗?你们认为抓住老师要求中的哪些关键词才算听明白了呢?(“最大的麦穗”指什么?从“只许进,不许退”中体会到什么?)

再读,用适当的语气、语调把关键读清楚,让大家听得更明白。

3、“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最终怎样?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嘲笑他们。”突出“两手空空”)

4、为什么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而弟子们却“两手空空”呢?让我们看看他们在摘麦穗时的表现。

默读第3、4自然段,用不同记号标出描写弟子们摘麦穗过程中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语句。

交流讨论。

可见,弟子们摘得很认真。谁能把弟子们的专注、用心读出来,让大家再来体会。

他们为什么没有摘到呢?(“总认为……总以为……)

原来他们还很犹豫。谁还想再来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你能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一下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吗?

5、认真地寻找,到头来却是两手空空,大家能想象弟子们的心情吗?(羞愧、后悔、遗憾)

谁来读读,让大家感受这种心情。

6、苏格拉底面对两手空空的弟子们也很遗憾,他又是怎样开导他们的呢?

指名读,出示:“这块麦地里肯定……你们刚刚摘下的。”

讨论:“有一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师: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获,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有总比没有好,只有把眼前的抓在手里,才是我们需要的.最大的。)

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这件事吗?这时苏格拉底说话时是怎样的语气?读一读体会一下,“说”字前面可加一个什么词?交流读。

追问:(1)如果你是麦地边的一个过路人,当你看到这些学生挑挑拣拣,犹豫不决的时候,你替他们着急吗?你会给他们提醒吗?提什么醒?(注意麦地尽头要到了;你眼前的一穗够大了:手中的一穗怎能扔掉呢;不要犹豫不决……)

(2)如果你就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苏格拉底打算给他的弟子们第二次选麦穗的机会,你准备怎样选最大的麦穗?

7、两手空空的弟子们真的两手空空吗?其实他们还懂得了一个道理。是什么道理?

出示:“人的一生仿佛……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引读

重点理解:“最大的追求”指的是什么?“眼前的一穗”又指的是什么?

(师:苏格拉底不只是让弟子们摘麦穗,他是在用麦地模拟人生,用麦穗模拟机会,告诉弟子们人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但更应该抓住机遇,把握当前。)

联系实际: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做生意、炒股票、找工作……)

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社会上,每个人都希望成功,每个人都希望做出一番事业,可为什么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却一辈子都没有出息呢?原来,“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的摘下了它,于是就功成名就;“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的错失良机,于是只能独自吞咽失败的苦水。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

三、总结延伸

1、关于抓住机遇,把握机会。很多人都有体会。出示名人名言。

你能用上“犹豫、珍惜、把握、果断、秘诀”等词语自创一两条“名言”吗?

拿出纸和笔写写,再交流。

2、师: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一同走进了《最大的麦穗》的“精神殿堂”。人人都收获了一株“最大的麦穗”,咱们不虚此行。

板书:

24、最大的麦穗 不失时机 眼前的一穗

远大目标 抓住机遇 把握当前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15

一、导入: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那里诞生过许多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便是其中一位。今天,让我们感受两千多年前他的哲理。让我们一起走进——《最大的麦穗》

二、初读:自由朗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垄:投影在田里用土堆起的一趟土线,宽30公分左右,把植物种在上面。

三、精读:

1、苏格拉底不愧是一位大学者、大教育家。生活中随处可见他的课堂。今天这个故事,苏格拉底的课堂就设在一块麦地里。那是一块怎样的麦地呢?读出麦穗的“沉甸甸

2、多诱人的景象啊!这不,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摘麦穗来了。不过他是有要求的。

投影: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大教育家这句话中的要点是什么?意味着什么?由此你还想到哪些事情只能进不能退呢?

做一次苏格拉底吧!把要点清楚地读出来。

3、他们摘到最大的麦穗了吗?从哪儿知道的? 投影: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哪那些词让你感受最深?

4、他们醒悟到了什么,让我们从他们追求最大麦穗过程中去探知。让我们读一读课文3-4自然段。投影:自读第三、四自然段,画出描写弟子们摘麦穗时的动作、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5、我们看看苏格拉底是怎么说的?投影: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见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讨论:前后两个一穗的区别。

(2)师小结: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获,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3)想一想,苏格拉底此时说话时的语气?(语重心长意味深长)

集体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

6、苏格拉底只是在教弟子们摘麦穗吗?

投影: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人生”与“麦地”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最大的一穗”指什么?(板书:远大的理想,追求)“眼前的一穗”指什么?(板书:眼前的机会,实实在在 抓住机遇)

这段说了两种人不同的生活态度,生活中有这样的事吗?抓住机会和错失机会的都行。

让我们朗读这段话,一生记住这个道理。

7、很多人送给我们珍惜机会的名言警句投影

8、教师小结: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记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作业:小练笔选择一题练习。

1、写一句珍惜机会的凡人名言在书上。

2、写一段“与机会失之交臂”,令自己遗憾深深的往事,注意细致刻画自己的心理活动。

板书:(远大的理想) 最大的麦穗(追求) (眼前的机会)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