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设计11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愿长大的小姑娘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妈妈做事情的过程中长大的故事。学习小姑娘独立自理的精神、培养独立自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小姑娘独立自理的精神、培养独立自理的能力。
难点:了解小姑娘长大的过程,懂得长大不仅指身体变高,更重要的是思想品格的成长,学会关心别人,照顾别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联系旧知,谈话入境
紧扣单元主题“成长”,在导入新课时,先请学生听一段诗歌录音《我长大了一岁》。学生自然地回忆起一年级的情景,然后启发谈话:两年以后,我们又长大了,你喜欢长大吗?
课文中有一个小姑娘和我们的部分同学一样,不想长大,因为她希望天天都有爸爸妈妈的照顾,可不知为什么?后来她却一次一次希望自己长大些,为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其他纠正。
3、大家一起读一读。
4、分小组讨论交流:这些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要注意的事项。
5、指名反馈。
6、指名分段读课文。
7、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学习
(1)按照“小姑娘准备自己的事自己做→小姑娘在自己事情自己做,帮助妈妈做事中长大→听到别人的赞美,小姑娘觉得长大也不错”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2)想一想,小姑娘一开始为什么不愿长大呢?
(3)后来,小姑娘为什么一次一次希望自己长大点,最后觉得长大不错呢?
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读。
8、指名反馈,分段的情况。
9、让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0、指名分段读课文,加深感知。
三、深入阅读,理解感悟
1、故事读完了,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小姑娘呀?
2、学生交流。过渡:不知不觉,小姑娘长成了一个高个子的漂亮姑娘。人们赞美她善良、能干,她微笑着心里想:长大的感觉也不错!
5、小姑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中间呀发生了很多事。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小姑娘成长的历程。请小朋友读课文8—12小节,看看小姑娘几处产生了想长大一点的想法?把她的想法画下来。
6、交流。(你画的是第几节的哪一处?)
是呀!3处呢!我们连起来读读吧!出示:
她想:要是我能长大一点就好了!
她想:要是我能再长大一点就好了!
“唉!没有办法,我还得再长大一些,这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妈妈。”
那小姑娘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盼望自己长大呢?这是为什么呀?学生交流。
7、过渡至第9节的学习:是呀!小姑娘心疼妈妈呀!因为心疼,小姑娘就先自己学着做起了哪些事情呀?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第9小节。
8、交流(小姑娘每天早晨自己洗脸、叠被、吃早饭、梳辫子)
小姑娘用她每天的行动兑现着对妈妈的诺言。当妈妈得了重病以后,小姑娘心疼妈妈又做了些什么事情呢?请大家细细读10—12小节。
9、学生自由交流,师跟着圈词。
引导:小姑娘做的事情真多呀!这些事情跟她前面做的事情有什么不同呀?(这些事是照顾妈妈的。)
小结:是呀,小姑娘开始学着关心、照顾妈妈了,还照顾全家了呢!
四、回首课始,感悟真味
1、引读最后一节
2、师总结:“长大”不仅使她拥有了高大起来的身体,还带来了不少东西,我想用心的.小朋友都感受到了。让我们再来回味这种长大的滋味儿。
3、小朋友,在你的成长记忆中,也有这样关心、照顾家人的事吗?
(学生自由交流。)
4、教师表扬激励:当你学会关心别人、照顾别人的时候,成长的脚步就更近了!老师相信你们长大的感觉也不错!
5、今天我们学的故事是根据意大利著名童话作家罗大里的《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改写的。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设计2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不愿长大的小姑娘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妈妈做事情的过程中长大的故事,学习小姑娘独立自理的精神,培养独立自理的能力。
2、重点了解小姑娘长大的过程,懂得长大不仅内只身体变高,更重要的是思想品格的`成长,学会关心别人,照顾别人。
3、学习课外中的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小姑娘长大的过程,懂得长大不仅内只身体变高,更重要的是思想品格的成长,学会关心别人,照顾别人。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谈体会:长大了好不好?
直接切入最后一个自然段,进而理解课文的重点。抓住第二段来理解。小姑娘做了什么?帮助妈妈作了什么?重点抓住第9
自然段“小姑娘每天早晨自己洗脸叠被吃早饭”第10自然段“她买菜西碗做粥”第11自然段“她擦玻璃刷厨房收拾衣柜还帮助妈妈送奶”这些重点句来理解。
二、联系实际
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回做那些事,自己会帮别人做那些事。还应该让学生说说自己做这些事情时的想法。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表扬独立性强,懂得关心照顾别人的学生,鼓励每个学生都尽自己的力量使家庭,使班级变得更好。
三、自读《一朵小花》
四、谈一谈
在你成长的经历中,最满意的一件事是什么?最伤心的一件事是什么?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1
把事情的六要素交代清楚,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
围绕中心词来说,如:这件事为什么是满意(伤心想做)的?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
1
注意字的写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
“叠”上面是三个“又”,下面是“宜”字少一点;“辫”可与“辩”“辫”区别记字;“晒”字右边是“西”而不是“酋”
2
在课文中找出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然后在组词,鼓励学生多组, ……此处隐藏7633个字……、出示课题,看了课题说说你最想问和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设计意图:随着优美的诗歌,让学生很快进入状态,自然回忆起一年级时的自己,现在已过两年,对自己的各方面“长大”有什么感受?看课题后是否和小姑娘有同感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1)自由读课文,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目的。
(2)把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3)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设计意图:学生对自主学习生字,已掌握了多种方法,所以生字不做全部讲解,只对结构较难或概念不清晰的做出重点分析。)
2、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为什么小姑娘的家长不带她去动物园?
生:爸爸妈妈工作太忙,离不开身。
生:我觉得小姑娘是个懂事的孩子。
生:她很能干、善良。
3、在生活中,如果你的爸爸妈妈工作忙时,不能带你去玩,你会怎么想?
生:我会很生气,很羡慕别的小朋友。
生:我觉得应该看看是什么原因,他们不带我们去,如果真是工作忙,我也可以理解。
(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识字后,对于这样一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的课文来说,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叙述顺序很有必要,并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从而让孩子更加体谅父母,不要让他们操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精读课文第9―12段,充分质疑,汇报交流
1、小姑娘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洗脸、叠被、吃早饭,梳头时还希望自己的胳膊长长点?
生:帮妈妈买菜、洗碗、做粥,晒衣服时希望自己长高点。
生:她还帮妈妈送奶、擦玻璃,刷厨房。
2、他不是不愿意长大吗?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生:我觉得她是心疼妈妈,想帮妈妈做些事情。
生:她非常爱妈妈,关心妈妈。
3、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地和文本对话,心与心的碰撞,产生美丽的火花,逐步体会小姑娘是因为心疼妈妈,关心妈妈,爱妈妈,才越来越盼望自己长大。)
(四)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为什么她觉得长大的感觉也不错?
2、看了小姑娘的变化,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3、在你成长过程中,也有这样理解、关心、帮助过别人的事吗?并说说做这件事的想法。
(设计意图:理解“成长”的意义,懂得关心照顾别人,鼓励每个学生都尽自己的力量,使家庭、使班级变得更好。将学生引向思维碰撞,在碰撞中进一步体验文本情感,在探究中不断享受,让每一个生命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展现活力。)
(五)推荐阅读:罗大里的童话《洋葱头历险记》和《假话国历险记》。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姑娘长大的过程,懂得长大不仅指身体变高,更重要的是思想品格的成长,学会关心别人,承担责任。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姑娘独立自理的精神,培养独立的能力。
4、能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小姑娘的内心变化。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姑娘长大的过程,懂得长大不仅指身体变高,更重要的是思想品格的成长,学会关心、照顾别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长大的感觉吗?你们愿意长大吗?为什么?
同桌相互述说自己长大后的感觉,人后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过度:你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老师告诉你们有一位小姑娘她不愿长大,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她,好吗?板书:不愿长大的小姑娘
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过度:要想了解小姑娘,必须闯过生字娃娃这一官,相信同学们会很快和她们交上朋友的。大家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标出,并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解决。
1、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交流认识的生字。
3、以多种形式检查识字情况。
4、将生字送入课文中,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深入阅读,理解感悟。
1、阅读课文,小姑娘的心里是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师: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会对长大还有什么理解?
生交流。
师:咱班的孩子真会读书,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文中的小姑娘是怎样成长起来的?(想)老师相信学习了小姑娘的成长经历,大家会对长大还有理解。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用“----”画出表现小姑娘心里变化的句子。
2生读。汇报:
(不愿长大------长大一点------再长大一点------再长大一些------长大的感觉也不错)
(生找不到“不愿长大时”师引导:当爸爸妈妈不能天天在家陪她,不能陪她去动物园时她心里是怎样想的?(我不愿意长大))
从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小姑娘不懂事,不理解爸爸妈妈)她总是想着自己,所以她不愿意长大。
指导朗读小姑娘与妈妈的对话,体会她不愿长大的心情。
3、探究:小姑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逐步体会小姑娘是因为心疼妈妈、关心妈妈、爱妈妈才越来越盼望自己长大。
师:在什么情况下小姑娘却有了想长大的.这些想法呢?(在梳小辫子时,手够不着后边;洗碗时,够不着水池)
师生接读。
师:在梳小辫子时,因为胳膊太短,手够不着后边。她想:( )
可是她的个子太小,洗碗够不着水池。她想:( )
她想帮妈妈做更多的事情,她自言自语:( )
过渡:小姑娘在做事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她就想着自己要长大一点。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心疼妈妈)对呀,可见此时的小姑娘她的心里已经不只是想着自己,还想着别人。于是她想快快长大。因为——
出示:“长大的感觉也不错”,自己试着读一读,感受小姑娘渴望长大。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把自己的感受送进去读一读。
4、同学们,老师相信现在每个学生对长大又有了更深的体会,赶快在小组内说说你对长大的理解,一会儿老师要看那组学生汇报的。
生交流,汇报。
5、同学们都理解了长大的真正含义,那你们现在就是文中的小姑娘,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带着感情来朗读,体会小姑娘的成长经历。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思考:开始,小姑娘说“不愿意长大”,最后她又想“长大的感觉也不错”,你觉得小姑娘到底愿不愿意长大?
2、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也有着业理解、关心、帮助过别人的事情吗?说给同桌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