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5-11-21 07:32:05
小学语文教案[精华]

小学语文教案[精华]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巩固学国的声母和韵母。

教学重难点:复习学过的声母和韵母。

教学准备:小黑板,每人两条绳子。

教学过程:

一、按字母顺序连一连。

1、抽读23个声母卡片。

2、按照课文学习的顺序,把握23个声母在桌面上摆一摆。

3、按顺序把握23个声母读一读。

4、出示连线图,让学生从b开始,按顺序连线。

5、同桌互相说一说是怎么连的?连成了什么动物的图形。

二、还能摆什么字母?试试看。

1、先读课本上摆成的字母,说说“x”由几根线段摆成的;

“s”由几根线段摆成的。

2、发展思维训练。

想一想一根线段还可以摆出哪些字母,即一笔写成的字母?两根线段还可以摆出哪些字母,即两笔写成的字母?

3、学生动手操作(摆出一个字母便把它写下来。)

4、交流反馈。

三、哪些同学的姓里有下面这些字母。

1、说已姓里有什么声母?

2、出示ɡ、k、h、j、q、x、zh、ch、sh九个声母卡片,请同学认“朋友”,即谁的姓里有某个声母,谁就是它的朋友,老师把该生的姓名写在声母的下方。

3、按字母的顺序认读同学的姓。

4、比一比,哪个字母的朋友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区分形近、音近的.声母。

2、拼读音节,进行初步的思维训练。

3、复习巩固学过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1、区分形近、音近的声母。

2、拼读音节。

3、复习学过的生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区分形近、音近的声母)。

出示小黑板:

zū—zhūcè—chèsuō—shō

nà—|àpí—qíbǔ—dǔ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读。

3、检查自读。

二、读读连连(进行词语归类)。

1、拼拼读读(连成成语)。

2、想想说说(汽车、火车为什么连起来)。

一是颜色相同;二是它们都是车。

3、照样子连一连。

4、检查

1、先说哪两个词连起来

2、再说为什么这样连。

三、我会认(巩固学过的生字)。

1、先让学生读一读。

2、再让同桌互读并组成词(句)说一说。

3、开火车说。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小学二年级学生

2、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

3学生课前准备:

(1)在生活中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2)利用百度搜索雷雨的相关知识、视频,加深对雷雨的认识。

二、教学课题

《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这一篇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在火热的夏日,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雨后的景色更是令人舒畅。本文用字精确、语言优美生动,是一篇极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雷雨》 内容分析:

《雷雨》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景物的文章。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了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多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会“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书写“压、垂”。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联系生活感悟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物是怎样变化的。

2、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准备:

课前利用百度搜索《雷雨》相关的音频、视频,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悟雷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四、教学方法

1、信息收集法:课前让学生留心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课堂上就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2、情景教学法:利用百度搜索的音频、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再现雷雨的情境,加深学生对雷雨前中后景色的感悟,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感悟。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并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雷雨》。(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不认识的字划出来。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

3、书写生字,出示课件,重点指导“压”、“垂”的书写。

4、让学生配合课件思考:为什么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用“垂”字,而不用掉、落等其它动词?

5、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6、开火车读生字。

7、把词语放入句子中,指名读句子。

三、朗读感悟课文。

1、请同学们看画面,认真听,认真看,想想课文围绕雷雨写了哪几个时候的景象?(播放课文情境朗读的画面)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2、让同学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初感“雷雨前”:

1、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雷雨到来方前我们会看到什么景象?生汇报。(播放画面)

  篇三: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8、雷雨》 教案—公开课用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 ……此处隐藏10235个字……p>

(师指导朗读人物对话)

5、图上哪个人是大画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6、对比感悟人物品质(默读思考,再合作交流)生汇报,师板书。

小结:我们已经体会出了画家非常的谦虚,而牧童又非常的勇敢、实事求是,那么我们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看一看哪一组的同学读的最好。

7、领悟课文,朗读课文:

⑴ 学习了课文,联系你的体会,你想对谁说什么?

⑵ 带着各自对课文的体会,自由朗读课文。

三、板书设计

画家和牧童

人物: 画家戴嵩 牧童

年龄: 大人 小孩

地位: 画家 牧童

生活: 画画 放牛

品质: 谦虚 勇敢、实事求是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长春版《小导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自己曾经到过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家乡的一处风景名胜。

2.表达清楚,有条理,语言通顺。教学重点难点 能有条理、有顺序地介绍一处风景地。教学准备学生去过的风景区的图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语激趣:

1.你到过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2.这次习作就请同学们介绍自己游览过的一处景点。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此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啦。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经过你们的介绍,会使它成为有名的景点呢! (1)先在组内交流。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说给组里的同学听。 (2)全班交流。每一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做小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到过的风景区或家乡的`一处美丽风景。 要求: ①小导游介绍时,其他同学要认真听。 ②师生共同评议,评出最佳小导游给予奖励。二、指导写作。 1.翻开书了解习作要求。请同学们先读读习作要求,然后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这次习作要求有几方面的内容。教师指导归纳写作中的注意事项:(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向游客介绍。介绍前要先想清旅游景点有什么特点,旅游时应注意什么问题。(2)要注意抓住景物特点,有条理的说清楚,便于听者抓住特点。(3)语言要吸引游客,富于感染力,并使用文明礼貌用语。(4)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 2.出示范文,了解写作结构。 3.将想象的部分讲给同座听,请他提提意见。 4.全班交流,其他同学听后可以补充,说说从哪几方面补充。作业:将汇报交流内容拟成提纲。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讨论交流内容。二、学生写作,教师相机指导。三、改一改 1.把写好的导游词读一读,对照要求自己修改。 2.提示:(1)有无错别字和病句。(2)是否按一定顺序写完整。(3)想象是否合理,情感是否具体生动。(4)读后是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四人一组互改。五、评一评。 1.在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导游词,互相听一听,评一评,看谁写得最完整。 2.小组长推荐组内同学,读一下自己的习作,大家欣赏。 3.教师推荐几篇有代表性的和大家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出示例子,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特点,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2、能再说出几个与此特点类似的汉字。

3、引导学生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

教师出示几张可拆分部件的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导观察,分析例字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字十分有趣,分分合合可以变出很多字。今天,就让我们来做做拆字游戏。

2、出示例字,请学生仔细观察,并动手写写,你看到有几个汉字,就写几个。

3、小组内展示并统计,看到了几个汉字。

4、汇报结果,教师板书小结:立、古、早、克、章、兄、儿、十、音、日、口。

5、小组讨论:我们学过的哪些汉字也能拆分成不同的熟字。

6、展示讨论,师生共同评议正误,并适机表扬、鼓励。

7、教师出示部分已学过的汉字,学生观察后说一说。例:锦、鹂、嬉、崭、蹦。

二、结合方法、体会识字

1、学生思考:通过这种拆字方法,对我们学习汉字有哪些好处,并可举例说一说,全班同学共同思考、评议。

2、教师出示几个生字,让学生观察思考。孬、冀、绺。

三、复习巩固

1、学生思考:通过游戏,我们认识了汉字的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ミ、光、军这三个部件,看能组成几个字,有的字没学过,看谁会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词语接龙游戏,巩固词汇量。

2、能转换“把字句”为“被字句”,注意句意不变。

3、熟练、有感情地朗读《小花鹿》并背诵。增强学生想象力。

教具准备

“小花鹿”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我会接

1、出示书本例题:父亲——亲人——人生。让学生观察:“词语接龙”的游戏规则:前一个词语的最后一个字是后一个词语的前一个字。

2、根据例题往下接,例:人生——生日——日出——出生。全班同学共同思考,参与,对不正确的答案要及时纠正。

3、从老师开始,用“看见”这个词,以“开火车”的形式一个一个往下接,哪儿接不下去了,后一个帮忙接上。

4、4个小组展开“夺红旗”比赛,同一个词语看哪一组接得又快又好。

二、读读说说

1、教师出示例句:太阳会把浅水洼里的水蒸干。浅水洼里的水会被太阳蒸干。学生观察思考这两句话有什么特点。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判别正误,得出结论:两句的句意相同,但语序变化,“把”字改为“被”字。

3、出示例句:他把小鱼扔进大海里。学生思考,结合上一道例题:太阳把┅┅蒸干。┅┅被太阳蒸干。把太阳蒸干的对象提到句首。这一小题:把他扔进大海里的对象放在句首,“把”改为“被”,句子改为:小鱼被他扔进大海里。

4、教师出示例句:小洁把面包纸扔进垃圾箱。学生找出动作执行者,被执行对象。试着说一说,变一变。

5、学生自己找“把字句”并且自己说一说,改为“被字句”。看谁说得好,说不好的大家一同来帮助。

三、读读背背

1、学生自读短文,不认识的字结合字音熟读。

2、教学“淘、犄”引导学生结合“小发现”的方法来记忆字形。引导看图,理解“犄角”。

3、学生说说本文讲的是什么?

4、学生朗读,请一个同学来扮演小花鹿,戴上头饰,表现出快乐、淘气的样子,其他同学朗读(有条件的'可配上儿童歌曲)。

5、“会走路的小松树”指的是什么?朗读词组:美丽的森林、淘气的小花鹿,活泼的小山羊、蹦蹦跳跳的小白兔。

6、用竞赛的办法,看谁先把短文背下来。看谁背得流利、通有感情。

6、 动手画一画:会走路的小松树。

《小学语文教案[精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