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
1、学习并积累“惊恐、恶劣、深邃、迎风迎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开朗、随风摇曳”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特点,感受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另外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动漫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图片、学生搜集有关维吾尔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习惯风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回顾引入:
1、回忆:同学们,第二单元课文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个专题,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俗风情.请大家回顾一下,通过前三篇课文的学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小结导入:是啊,“面是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些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令我们耳目一新.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最能代表维吾尔族风俗特点的和田维吾尔.
3、欣赏动漫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看后说说维吾尔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刚才我们通过风光片对维吾尔风情有所了解.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通过文字来更多的了解维吾尔族.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做到正确、流利,说说你从文中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
2、快速浏览:这些习惯表现了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画出能够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特点的语句.
课件出示:读一读:
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
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 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
没有歌舞,维吾尔人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3、讨论:最能集中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
三、重点探究,品味赏析:
1、出示结尾句:齐读“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默读课文:结合所画句子与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随机引导.
(一)豪气与乐观:
(1)在铺天盖地的沙尘暴袭击的黑夜,一个汉子迎风印吭,热烈激昂的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表现了和田维吾尔人的豪气与乐观.
(2)作者是怎样使我们体会到这一点的? (对比)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酷爱土地
(1)“民以食为天”,和田维吾尔人吃几乎都离不开土地。
(课件出示:饮食图片)
(2)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
(3)有感情的朗读:和田维吾尔族人的吃穿都离不土地,他们对土地爱地多么深沉啊!
(三)爱美
(1)读一读:为什么说手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2)画出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
(3)小结:维吾尔人爱花、种花、雕花、绣花、衣着如花,他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依然爱花、爱美、美好的生活着,这是多么坚强的.民族呀!
(四)能歌善舞:
(1)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
(2)聚餐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
(课件出示:载歌载舞的图片)
(3)学生表演(新疆小姑娘才艺展示)
四、提升认识,体会写法:
1、齐读最后一句
2、浏览全文: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
(1)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2)前后照应,总结强调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3)描写生动形象,语言优美。
五、拓展延伸:
1、小结:除了这些,对于和田维吾尔族,你还有哪些了解?
(课件出示:有关和田维吾尔的图片)
2、这样的民族你想用什么形式来表达你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3、对于其他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你了解多少呢?
作业超市: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2、“小导游”:为和田维吾尔编写导游词。
3、设计广告:为和田维吾尔设计一条广告语。
4、手抄小报:办一份小报展示各少数民族的民风习俗。
板书设计:
9 和田的维吾尔
毫气乐观
苦—乐 热爱土地 热爱生活
爱 美
能歌善舞
案例评价: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顾老师在《和田的维吾尔》一课教学设计中,把握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反朴归真,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上下功夫。
教师把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以课文中心句“豁达开朗的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为主线,总领其他各段,像一跟红线把每个自然段的内容串联起来,同时又重点抓住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第一句)来理解,使教学主线明确内容集中、重点突出、整体性强,设计实现了 “整体-部分-整体”的理想结构特点。采用以学生为主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潜心会文、自悟、自得,与老师的相机点拨、适时指导,和谐而又统一。这样的教学,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达到了“顺学而导,教学相长”的境界。
教师利用音乐渲染情境引入课文,欣赏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风光动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迅速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从而迫不及待的潜心读文,投入学习。
特别是拓展延伸、交流资料:“有关维吾尔、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你有哪些了解?”学生通过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既拓展了文本空间,加大了课时容量,又使学生对少数民族风俗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加热爱少数民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反思
《和田的维吾尔》是一篇阅读课文,我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潜心读文、边读边画、用心体会,学生读得很投入,在读中真正感悟到了维吾尔族的特点。课堂上,学生们积极交流自己通过 ……此处隐藏21120个字……该民族风情的图片和民歌,能够真切而又具体的感受他们的民族风情。这样做能让同学有更为感性的认识。
二、初步感知
要求同学分成四组展开对课文的学习,并考虑:
1、课文每一局部内容分别介绍了维吾尔族的哪些特点。
2、你是从课文中那些地方很快发现这些特点的。
3、能否用维吾尔族的特点直接替代原文的小标题:
同学分组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交流发言。
整体掌握课文。让同学关注到小标题及其所起的作用,理解小标题的内涵及其含蓄之美。
三、研读课文
要求同学再读课文,考虑:文中哪写地方的描写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同学默读课文。自由交流发言。
让同学沉溺到文本中。读一读,品一品,感受语言的美,更进一步的'体会维吾尔族的特点。
四、深化课文
你认为维吾尔族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同学交流发言。
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走出来,结合文章内容以及文中的关键句,再次深入掌握课文,理解作者对维吾尔民族的喜爱,赞美之情。
五、课内拓展
1、回顾曾看过的课外阅读《我爱相声》,结合课后知识点“行文中的小标题”,让同学对小标题这种形式的认识更为深刻。
2、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同学对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交流自身的看法。
3、通过对比交流,同学能试着去尝试写作,运用小标题的形式。
六、课外拓展
1、作业安排:
()的新赵巷,我爱()。
2、课外交流:
第一题以身边的生活为例,可以采用横式结构。第二题可采用纵式结构,并可以仿写。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15一、直接引入
先板书课题。引入:新疆和田位于祖国最西北,那里是我们维吾尔族同胞最集中居住的地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和田,走进可爱的维吾尔人。一起读课题。
二、印象初读
请把课文翻到37页,大声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一想和田的维吾尔人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一)居住环境
1、大家读得很认真,我们先来读一组词:
撕扯 寂静 边缘 恶劣
2、让我们把这四个词语放到课文的句子中去,谁分别来读一读:
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
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横七竖八的衣服像一张巨幅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
3、请大家自己读一读,你从这些词语、句子中读出了什么?和田的环境很差,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哪些词语?
4、让我们带着这些的画面来再一读这些词语。大家是否发现这些词语在组词结构上有怎么的一个特点呢?(你一下子有发现了,真不简单,前后两个字都是近义词)
(二)民族特点
作者比较喜爱这样结构的词语,文章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读:
摊铺 晾晒 摇曳 深邃
妩媚 绽放 庆贺 豁达
上面这4个词语是写和田环境的,那这8个词语写的跟什么有关呢——和田维吾尔人。
维吾尔人、维吾尔民族他们具有哪些特点呢?请你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写维吾尔人特点的句子,再分别用四字短语来概括。
交流:维吾尔人具有哪些特点呢?
豪气乐观
热爱土地
天性爱美(调换一下词语的顺序就可以了)
能歌善舞(反问:你是通过哪个句子概括出来的?)
豁达乐观
课文结构非常清楚,大家概括得也很正确,真好!点明:首尾呼应的写法。
(三)完成“印象”
根据刚才的两次读课文,现在请你快速填好维吾尔人留给你的印象。
重点交流:爱好特长——爱花、能歌善舞
青年外貌——漂亮、俊朗
维吾尔人印象
三、“幸福”读写
1、提炼重点句。维吾尔人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美好、特别的印象,那么你觉得维吾尔人,他们的生活幸福吗?请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提炼出最关键的一个句子。
交流: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他们的生活幸福吗?从哪个词语可以体现?
2、布置练习。在甜中我们感受到他们生活的甜蜜、幸福,如果最高的幸福感指数是100分,那么你觉得维吾尔人的幸福指数有多高呢?请你选择课文中感兴趣的几部分的内容去想一想:维吾尔人的幸福体现在哪里呢?然后写出具体的幸福理由进行评一评,字数100字左右。
出示:
幸福理由
(要求:思考深入,理由充分,表达流畅,100字左右。)
3、交流反馈。
a、交流“豪气乐观”与“能歌善舞”部分:
(1)(对比写法)点拨——从这渺渺回荡、热烈激昂的歌声中,流淌出维吾尔人的——
请你读一读第1自然段。
(2)这汉子仅仅是在这沙尘肆虐的晚上迎风引吭,尽情歌唱吗?
(3)过渡“能歌善舞”部分,是啊,歌舞是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不可缺少的.又仅仅是歌舞吗?
(4)也难怪人们说维吾尔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他们这样每天尽情地歌舞,生活是多么快乐幸福啊!
(如果先说“能歌善舞”,则引导: 那在沙尘肆虐的晚上迎风引吭,尽情歌唱的汉子,在他的歌唱中流淌的是——)
b、交流“热爱土地”部分
点拨:这幸福的感觉还从哪里流淌出来呢?
(1)听你这么一说,那烤肉、馕、库乃其的味道真让人垂涎三尺长,羡慕不已啊!请你读一读第2自然段。
这香甜的食物何止这些呢?还有喷香的手抓饭,黄灿灿的烤包子呢!
(2)从这巨大的抽象画中还流淌出了……
反问:浑黄一体戈壁,沙尘铺天盖地,维吾尔人为什么还如此热爱这土地,这沙漠呢?
c、交流“天性爱美”部分
维吾尔人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将这浑黄一体的沙漠装点得鲜艳美丽,将闹市装点得就像花园一般,美不胜收,这盛开的花儿难道不是幸福的花儿吗?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4自然段。
4、小结:指板书——这真是从土馕坑中飘出幸福味道,从天性爱美中开出幸福花朵,在能歌善舞中唱出了幸福歌声,舞出了幸福的舞蹈!
修改“幸福理由”
四、回归“乐观”
撕扯 寂静 边缘 恶劣
摊铺 晾晒 摇曳 深邃
妩媚 绽放 庆贺 豁达
虽然地处寂静的沙漠边缘,环境恶劣,沙尘暴会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但是维吾尔人的生活依然是那么幸福,感觉仍是甜蜜的,这幸福与甜蜜源自于他们——的乐观豁达,源自于对生活的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