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炭翁》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卖炭翁》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卖炭翁》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在自读的基础上,借助相关工具书,领会诗所表达的中心。
2、通过讨论,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3、反复诵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读懂课文,把握作品所表达的中心。
2、难点:领会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说明:
把握文章中心,去体会作者对老人的同情,对“宫市”制度的批判是重要的。学生虽然距离那个时代比较遥远,但在教师的指导下,应该能有所把握。而对于“对比”这一重要写作手法,学生在辨别,特别是分析上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本课将对比作为学习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谁能介绍一下“白居易” 结合自己的文学常识,概述白居易的生平、作品、风格。 使学生了解白居易。
感知文本 结合工具书,自己通读全文。有疑难字词,作好标记。
班级交流。 学生自读。
学生对自己没有把握的字词进行交流。 养成学生主动学习习惯。
疏通文字。
深入理解 诗中刻画了2组人物,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人物形象。
对于这样的人物,文中是如何进行描写的?
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既有卖炭翁自身的对比,又有卖炭翁与宫使的对比,请分别找出,并说说各自作用。
学生回答。
圈划批注,学习文章。
学生在课文中圈划,并组内交流。
对人物形象有一个大致定位。
明确要使人物生动,需要运用描写。
学习对比的写法,理解对比的.作用
作业 通过阅读学习后,请你分别概括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你的思想感情,填入表格中。 学生思考、填表。 梳理文章脉络,中心。
思路点拨
从文章的描写入手,通过学习对比,去理解人物、作者,是本堂课的教学思路。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感知文本部分可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完成。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富实效。结尾的表格可以作为作业,也可以作为课堂练习。
练习举隅
1、 解释加点词:
(1)伐薪烧炭:(2)何所营:(3)心忧炭贱愿天寒:(4)手把文书口称敕:
(4)回车叱牛:(5)惜不得:(6)系向牛头充炭直:
2、本诗中哪些方面表现了卖炭翁生活的贫苦?
《卖炭翁》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卖炭翁形象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3.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卖炭翁形象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课件
教学方法:
研讨式教学、学生自学、教师导拨。
教学过程:
1、导入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鼎盛的时期,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有力地促进唐代文学的繁荣,而诗歌作为唐代文学的主流,更是大放异彩,可以说,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不仅诗歌的艺术风格、流派多样化,而且艺术形式也很完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乐府诗《卖炭翁》。
乐府诗主张诗歌应“文章合时而著,歌诗合事而作”,那《卖炭翁》又是作者为何事而作呢?
2、检查预习:
薪(xīn)鬓(bìn)碾(niǎn)翩(piān)叱(chì)骑(jì)系(jì)
3、朗读课文
(1)抽一学生朗读,正音。
(2)教师朗读
4、思考:《卖炭翁》一文是作者为何事而作呢?(时、地、人、事、结果)
5、理解文意、句意:
圈画关键字词,学生分组研讨文章的词义句意。
关键词、重点句、
抽学生翻译句子,师生导拨。
6、卖炭翁形象分析:
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出买炭翁的生存状态,劳动艰辛、年岁已高。
心理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卖炭翁孤苦无助,急于通过卖炭获取生活资料,“可怜”两字表现出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
动作描写:“伐薪烧炭”“哓驾炭车碾冰辙”写出卖炭翁劳动的艰辛和卖炭的不易
卖炭翁形象:劳动艰辛、生活困苦、年岁已高
7、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即有卖炭翁自身的对比,又有卖炭翁与公
使的对比,请从文章中找出这些句子,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1)“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对比,写出宫失掠夺的残酷
2)“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
3)“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卖炭翁》教学设计}.
8、课堂小结:
在这篇文章中,白居易为我们塑造了一卖炭翁的形象,通过他的遭遇,使我们能够感受到当时宫市对百姓的巧取豪夺,感受到百姓生活的疾苦和无奈。同时文章也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憎恨。
9、作业布置:
背诵《卖炭翁》全文
板书设计:
卖炭翁
白居易
外貌——烧炭艰辛悲
卖炭翁心理——矛盾反常(同情)社会
|对|行动——运炭艰辛苦
| |
|比| “翩翩”——趾高气扬宫掠黑暗
宫使“把、称、叱、牵”——蛮横无理
“千余斤”、“半匹”“一丈”——强烈反差市夺
《卖炭翁》教学设计3【教材分析】
本课为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的最后一课,课题为《唐诗二首》,选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两首诗,这一节课着重学习《卖炭翁》。这一单元所选的课文其主题为“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因此,本课学习应当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这首诗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有限的一首古体诗——新乐府诗,又是一首叙事诗,在写作中,运用了比较多的人物描写,并且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让学生去读去比较,从而初步了解新乐府诗的特点。还要让学生将读与写结合起来,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出发,去思考、去交流、去动笔改写, ……此处隐藏18136个字……苦宫市‘的主题,降低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所以,改造是为了更好的突出主题。
其三、历史著作只要如实记录宫市掠夺人民财物的过程就够了,不需要创造人物形象,而写叙事诗却不然,是需要创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的,白居易就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塑造人物形象。
这是本诗的三个写作特色,当然,还有鲜明的比照。
7、写作特色:
〔1〕典型材料的选择与创作;
〔2〕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塑造人物形象;
〔3〕鲜明的比照表现人物的不幸遭遇,宫使掠夺的残酷。
〔五〕展开联想想象进行续写。
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敕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请大家想象一下,口头表达。
《卖炭翁》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描写卖炭老人肖像、心理、动作的语句。
2、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领会人物形象,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中心。
一、新课导入
导入:时常在古诗苑中漫步,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诗作。很多诗人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这样的诗词你知道哪些呢?
补充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悯农》杨万里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中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水浒传》施耐庵
导入:其实在文学作品中,谈及悯农的不甚枚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叙事诗《卖炭翁》。(板书:卖炭翁 白居易)
二、教授新课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正音: 骑 jì 将 jing 系jì
【再读古诗 读准节奏】
明确:七言为主,基本上是二二三,断句根据句意
【三读古诗 理清大意】
质疑:同学间解决疑难语句的大意(预设质疑不多,顺势分享故事补充白居易文风特点:浅白如话,介绍作者)
朗读:“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注意其意思及断句
引导:“可怜”一词的含义,并拓展其意思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怜悯)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李商隐》(可惜)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可爱)
追问:诗中“可怜”是怜悯,卖炭翁哪里让人怜悯呢?
心理描写,“忧炭贱”“愿天寒”六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卖炭翁内心的矛盾与心酸。寒冬时节,自己穿着单薄,但为了炭能卖一个好价钱,还希望天更冷些。这无不体现出卖炭翁生活的艰难,着实可怜。
【分析人物 理解情感】
提问:诗中还有哪些词句让你觉得卖炭翁可怜呢?(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抓关键字词分析,或者从人物形象对比的角度分析)
明确:
1、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动作描写,“伐”“烧”写出了卖炭老人在山高林密、荒无人烟的南山中辛苦劳动的艰辛。
引导读:秋风萧瑟,树叶落尽,
你看,卖炭翁,_________
日近黄昏,北风呼啸,
你看,卖炭翁,_________
月黑风高,豺狼嚎叫,
你看,卖炭翁,_________
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从整体面貌上表现了卖炭翁的辛苦,“两鬓苍苍”“十指黑”两个数量短语,一黑一白的比较,更加突出了卖炭翁的艰辛。
引导读:“烟火色”“苍苍”“黑”,这是诗人用简笔勾勒了卖炭翁生命的颜色,这十个木炭一般乌黑的手指负担着生命的全部期望,为了生存,他已经__________
3、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动作描写,“驾”“碾”“歇”三字,写出了卖炭翁年老体弱,运炭卖力。
引导读:此时此刻,卖炭翁心酸无力。他早起开窗看到________,于是____,此时_______。
4、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心理描写。“一车炭,千余斤”,宫使不懂其中的艰辛,换了“半匹红纱一丈绫”,这不等值的`强换,卖炭翁心有怨言却无能为力。
5、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裳儿。
外貌描写,“黄衣使者”“白裳儿”写出了宫使生活滋润,小人之间勾结谋私。神态描写,“翩翩”快活的样子,展现了宫使的得意。
6、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吃牛牵向北。
动作描写,“把”“称”形象地刻画了宫使盛气凌人、仗势欺人的可恶嘴脸。“回”“牵”写出了宫使蛮横无理,强取豪夺的丑陋面孔。
【全诗朗读 体会情感】
提问:卖炭翁伐薪累、烧炭苦,运炭艰辛,还遇到小人作祟,我们不得不哀叹一声“唉”,如何读出这种悲叹呢?
明确:读的时候要声音缓一些,慢一些,才能读出心酸无奈的叹息。(尝试在诗歌前加感叹词“唉”酝酿情绪)
唉!卖炭翁……
【补充背景 提升情感】
提问:同学们,“宫使”嚣张跋扈,盛气凌人,是不是只有卖炭翁的生活苦上浇油呢?
解读诗歌写作背景
此诗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
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
提问:宫使嚣张跋扈,盛气凌人,宫市盘剥私肥、勒索掠夺,是谁助长了如此黑暗风气呢?
明确:社会制度 社会环境
追问:黑暗制度下的卖炭翁“可怜”,其他劳动者呢?
明确:诗歌主旨揭露宫市的罪恶及统治阶级的残暴,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
顺势补充白居易诗歌创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此文正是揭露当下。
【勾连佳作 升华情感】
引导:有一句话这样说:文学艺术家所表现的不仅仅是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而且是他认识到的人类的情感。这不是卖炭翁一个人的悲哀,不是那个时代的悲哀,而是所有底层劳动者的悲哀啊。
难怪杜甫大声疾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难怪白居易创作的《观刈麦》,得到世人共鸣。
推荐阅读:《观刈麦》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