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教学设计

时间:2025-10-08 22:08:03
船长教学设计

船长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船长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船长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片断的训练,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片断,“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教学准备:

制作电子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题:《船长》,船长的名字叫——(板书:哈尔威。)

2、课文围绕哈尔威船长叙述了怎样的一件事?

3、我们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这件事分成了三段,小标题分别是—

(板书:遇险、自救、殉职)

渡:多么伟大的船长啊,今天,我们要仔细研读课文,走近这位英雄。

二、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快速浏览课文,用书上是一段话来评价:哈尔威是个怎样的人?

2、出示幻灯:“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1)用自己的话说说 “忠于职守” 是什么意思?

(2)“做人之道” 又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知道哪些“做人之道”?

(3)给“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缩句。

船长面对死亡,他有没有运用自己的特权先逃生?他运用的是什么权利?怎样才能成为英雄?

3、小结:这一段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质的赞美。面对死亡,不同的人回有不同的选择,哈尔威船长作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壮烈献身,完成了英雄壮举,对此谁不由衷敬佩?

4、带着敬佩、赞美的.语气齐读这段话。

过渡:课文怎样具体写他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让我们先来看看灾难是怎样发生的?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思考:你从第一段中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

2、交流。

过渡:在这万分紧急、人们又惊慌失措的时候,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

三、学习课文第二、三段。

1、出示幻灯。

自习要求:

(1)快速读第二段,船长先后下达了哪些命令?在书上标好序号?

(2)同桌交流:这些命令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了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他的哪些品质?

2、全班交流:

(1) 谁来读读第一次下达的命令?

“吼”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吼?他吼了什么?指导朗读。

从这里你体会了哈尔威船长的什么品质?

(2)第二次哈尔威船长又下了什么命令?

这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的命令?

我觉得这里船长真够狠心的,居然下令可以开枪。你认为呢?

人们有没有理解船长的良苦用心?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大家沉默了……”“伟大的灵魂”其实就是船长的什么精神?

(3) 引读:此时此刻,哈尔威巍然屹立在……)(出示幻灯)

指导看图:看,插图上的哈尔威形象是——神态是——是—(积累运用词汇:镇定自若、不慌不忙、沉着冷静)

(4)第20分钟快到了,可是克莱芒还没有获救,船长第三次下了命令——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 引读:“第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船头先下去,很快船尾也浸没了。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

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体会“徐徐沉入大海”的“徐徐”表现了人们悲痛的心情。

3、总结:这真是一个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英雄啊。

四、扩展。

三天以后,获救的乘客、水手,还有哈尔威的老母亲、妻子、儿子,当然还有自发前来的群众聚集在海边,为他们心中的英雄再一次送别。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怎样安慰船长的老母亲、妻子、儿子?

我想对船长的老母亲说——

我想对船长的妻子说——

我想对船长的儿子说——

选择其中 的一个话题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五、作业:

背诵:“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遇险

忠于职守

6、船长 自救

舍己为人

殉职

船长教学设计2

  《船长》教学设计

  课题

6船长

  备课日期

9.1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文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理解课后作业4

中的两个句子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联系课文理解课后作业4

中的两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船长》朗读磁带、课文插图投影、生字投影片、有关文字投影片

收集有关雨果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初读课文,精读课文第一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揭题

板书:船长

提出本文作者:法国著名作家雨果

读课题

说说自己理解的船长

谈谈自己了解的雨果

(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交流自己还了解的世界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契可夫)

说说对船长工作的理解

根据课题说说课文要写什么内容。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①首先读会生字;

②读通顺课文、不漏字、不添字;

③思考:船长是谁?文中写了他的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

分别投影

①生字:曼……此处隐藏31962个字……前。

生2:六十个人都救出去了,我已经没有牵挂了,我还是陪我的轮船吧。

生3:我和这只轮船生活了好几年,他是我的朋友,我不能让他一人沉浸大海,我要陪伴他。

师:他把船看成了自己的朋友。

师:其实,他有没有机会逃生,为什么不逃生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

生再次齐读: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知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2、第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而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这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生思考、回答)

3、哈尔威船长没有豪言壮语,他犹如一座丰碑屹立在船头,他以身殉职、舍己救人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他那高大的英雄形象永远在人们心中定格。谁来读这段话,老师也想读。教师范读(读出英雄的形象)。学生练读。

五、总结人物品质:

1、师:课文学到这儿,你感受到这是个怎样的船长吗?

(引导学生看板书:镇定自若、忠于职守、以身殉职)

多指名学生说说。

2、总结:是呀,课文中没有一句直接赞颂哈尔威船长的话,但我们从他的言行中却感受到了他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和他临危不惧、忠于职守、爱护妇女儿童的高尚品质,这些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齐读最后一段话。(学生齐读)

六、说话训练:

《船长》不仅是一曲悲壮的挽歌,更是一首英雄的赞歌!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看着这位船长,你想说些什么呢?(指名多名学生说说)

七、布置作业

写话训练:

学完课文,相信大家有许多话要对哈尔威船长说,请用一段完整的话把它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遇险 千钧一发 镇定自若

船长 自救 忠于职守 巍然屹立

(英雄)

牺牲 以身殉职 舍己救人

【教学反思】:

自主质疑,品中悟理

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了语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发他们的智慧与潜能,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们沉浸在那一个个难忘的镜头中,然后一问,二问,三问船长,在心与心的交流中,船长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变得更加清晰、深刻。在学生细细品读了船长的命令,对船长的形象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①明明船上有61人,为什么船长只说“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他为什么会把自己给忘了,他真的把自己给忘了吗?②船长的职责是拯救船上的所有的人,但他为什么又下达开枪的命令?③ 船长为什么不选择逃生呢?他完全有获救的可能啊?问题提出后,学生再次研读课文,终于感受到:在轮船即将沉没时,哈尔威船长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面对死亡的威胁,他最终做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至此,船长的高大形象深深地印刻在学生的心中。

这样的处理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决定了教学开放化的程度,为学生在课程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主探究,读中悟情

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就栖居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意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因此语文教学要让情感流淌,让课堂充满着浓浓的人文情怀。语文学习不能流离于语言文字的品析之外,在理性的探究过程中,我们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句,反复读、慢慢嚼、细细品、深深悟,让理性的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断后”,体会出船长把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乘客的高尚品质;抓住“吼”字,体会出船长在危急关头的沉着果断、舍己为人……

当然,要想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浓浓的情,除了通过关键词句的理解来感悟外,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也是非常重要的。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就是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这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与流利的朗读易检测也易指导,而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则难度教大。怎样算是有感情的朗读?我认为,要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融合读者的情感,披情入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入吾之心”。倘若说“正确”、“流利”的读是“练”出来的,那么,有感情的读则是“悟”出来的,它更侧重于学生自我的思、悟、品。在这节课上,借助朗读,让学生肆意宣泄自己的情感,真正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中求懂,读中悟情。读贯穿教学始终,在学生反复诵读中,读出形——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精髓。在这节课上,学生因读而掀起了情感的波澜。这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有着深远的意义。

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情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前后联系,悟中会意

第22自然段“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的理解是全文的一个难点。采取上下文联系的方法,不仅能使难题迎刃而解,而且还会使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

首先在学到第二次命令的时候,生初步感知后提出疑问:船长为什么下达开枪的命令呢?教师让学生不要急于回答,建议他们读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去理解。生通过默读上下文很快抓住了描写当时混乱场景的第五自然段。在品读中,学生体会到:因为当时秩序混乱,如果不这样做,后果将不堪设想。接着,教师让学生再次联系上文的第一次命令和第二次命令,领悟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船长靠的是什么?有对前文的理解做铺垫,学生不难得出结论:靠的是他沉着镇定的指挥,是他的威严,是他先人后己、舍己救人的品质。最后,师小结:是呀,人们被哈尔威船长尊重女性、爱护儿童、先人后己、舍己救人的品质所感动,大家都沉默了……引读第22自然段。难点突破水到渠成。

所以,从课文自身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学习,一定会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本设计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进行“导学、质疑、存疑、评议、解疑”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同时,以不同形式的读来代替讲,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知人物形象,感悟表达技巧,拓展升华和积累语言,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船长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