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用具】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一猜,他是谁?(示秦始皇像)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在1974年的春天,西安临潼县农民杨志发和别人一起去秦始皇陵东侧约1.5公里的地方抗旱打井,结果一个镢头下去,竟然发现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读课题──《秦兵马俑》。
(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秦始皇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名字,而秦兵马俑与之关系密切,课开始由他引入,能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和时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课外知识及对秦始皇的评价。老师讲的故事穿插其中,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出课题。)
(设计理念: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也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习要充分利用学习的资源。教师要拓宽文本的思路,给学生创造一个新的学习空间。)
二、初读课文
1、快速、自由的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顺每句话。
学生自由读。
小结评:读书认真,非常用心,有的摇头晃脑,读得入情入境。
2、检查词语读音:
(出示课件3)
师:老师检查一下难读的生字,看看哪只百灵鸟的声音最响亮,读的最准。
过程评:XXX音读准了。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是要了解课文的大意,用快速自由读的方法最合适。读有要求,首先应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学生自由读的时候教师仔细观察情况,读完评价表扬,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检查字音时针对学生表现要及时评价他哪个字音读准了,如:翘舌音读准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警惕。百灵鸟可以说是拟物法,把学生比作百灵鸟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读时大声,响亮。 )
(设计理念:留心观察课堂,评价除了激励也包含提示学习的方法。兴趣始终要贯穿课堂。)
小结评:同学们真棒,这些生字一点也难不倒大家。
3、下面让我们回到课文,再次快速的浏览课文,找出高度概括兵马俑特点的句子。
(出示课件4)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即评:XXX能抓住老师提问的关键词来读课文。
4、指名读句,这是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5、读生字时老师发现了不少出色的百灵鸟,现在看看有哪些聪明的小博士能根据这句话提出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来。
(星级评价)
⑴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兵马俑规模宏大?
⑵ 课文中重点介绍了兵马俑的几种类型?
⑶ 兵马俑的个性鲜明表现在什么地方?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自己先认真读读2、4、5、6、7、8段
2、四人小组再合作讨论问题
(设计意图:生字的学习回到课文,要直奔重点问题,让学生质疑,发挥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星级评价是肯定学生积极动脑,表扬提问的`质量。小博士的称号让学生有提高身份和兴趣的感觉。 )
(设计理念:读有变化,浏览才有思维的空间。学习兴趣的温度适时提升,有序变化。)
三、汇报检查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兵马俑规模宏大?
2、作者用什么方法写的?
3、假如你在博物馆,看到这么大的展厅里站着的一行行,一列列兵马俑排成的巨大军阵,你会想到什么?
师:对,他就像是秦始皇当年统帅的一只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4、课文中重点介绍了兵马俑的几种类型?老师这有几副图,请大家仔细观察,结合课文猜一猜,他们是什么俑?你怎么猜出的?
5、兵马俑的个性鲜明表现在什么地方?
师:因为兵马俑的神态各异, 所以才显得个性鲜明,每个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比读句子。
学学作者仔细端详,用句式说话练习。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紧扣文章的主题,汇报时却不能千篇一律,形式必须多样,学生才能持续学习的兴趣。所以本小节采用了联想法、猜测法,比读法,既充分理解课文,又为学生创造生动变化的学习空间。 )
(设计理念:以生为本,以读为本,尊重学生,张扬个性。)
6、法国总统说:世界已经有了7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出现可以说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兵马俑,不算到中国。
7、读文中赞美的句子。
8、(看视频课件)你最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文章的学习,学生情感的堆积,到此时用法国总统的话引出文中赞美秦兵马俑的句子,再从文中拓展到录象资料,亲眼目睹,身临其境感受,把对秦兵马俑的喜爱和民族自豪感引发到最高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
(设计理念:引用名言,随文拓展,激发情感。)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做小导游向家人介绍秦兵马俑
【板书设计】
19 秦兵马俑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课后小结】
为了上好本课,我给自己总结了八个字深挖、揣摩、修改、提升。虽然备课的过程很痛苦,但课后感觉收获很大。课前,我常为了一个问题跟自己较劲,反复修改,直到感觉适合学生的视角和能力水平为止。为了找好一张图片,只要有时间我就上网查资料。本课的所有教学环节和过渡语、评价语也是独立思考和精心构思的,确实应了千锤万凿出深山那句诗的意思。上完课后,我第一次自己作了反思,梳理教学过程,把设计意图和设计理念总结出来,这样做很好地积累了经验,也可以找出不足之处,提出努力方向。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2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知识网站为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遨游的广阔天地。语文课网络教学,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活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善于利用网上资源,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挑选网上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近期我校一位老师上了一节语文课网络教学研究课《秦兵马俑》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堂回顾】
一、激趣导入
1、播放秦兵马俑录象片断,激发兴趣 ……此处隐藏24179个字……在学生读熟课文、了解兵马俑特点的基础上,具有厚重历史色彩的画面和音乐,以及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立即将学生领进了一种文化氛围之中。亲眼看着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亲耳聆听着作者对祖国历史文化艺术的真情赞美,学生岂能不砰然心动?对兵马俑艺术的钦佩和热爱已悄然发芽、滋长!)
二、品词析句,在文本语言中动情
过渡:看着这真实的历史画面,听着这浑厚古雅的音乐,我们一定已心潮起伏!让我们走进课文,感悟课文语言,感受课文中所涌动的那一份对祖国历史文化艺术,对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炽热情怀吧!
1、引导感悟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 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⑵ 同桌讨论:
这一自然段是如何让我们感觉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
(点评:讨论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深入感悟文本语言的过程,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领悟了文章的写作方法,在对写作方法的领悟中激起对秦兵马俑的惊叹之情。)
⑶ 再读这一自然段,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①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
教师相机导读:
见过我们学校的篮球场吗?足有50多个篮球场该有多大,做成这么大规模的兵马俑,多么不易!
② “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教师相机导读:
秦始皇是什么人?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皇朝,他统帅的大军该有多么庞大呀!做成这么巨大阵容的兵马俑,又谈何容易?
(点评:通过打比方和想像表现兵马俑、表达情感,是本篇课文的一个语言特点,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本环节运用联系生活经验、回忆历史人物的方法,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悟读,在读中重点感悟这两种写作方法在语言、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也在读中使刚刚激起的惊叹之情得到深化。)
2、引导感悟课文第4~8自然段:
⑴ 设疑引读:
① 师:秦兵马俑不但规模宏大,而且──(生接“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请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4~8自然段,老师因为课文当中的一个词语而在为兵马俑们感到委屈!找找看,是哪个词语?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15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说明性散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2、能力目标:运用网络技术,让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中的拓展阅读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网络资料探究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2、认真朗读文本,细细品味,感受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描写细致。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学习文章第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课文,感受文章清楚的条理,生动的语言,细致的描写,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导语:“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中国”,法国总理希拉克这样说。今天和我我们班全体学生将组成秦兵马俑考古学习小组,利用网络这条信息高速公路,再次到兵马俑现场去看一看。好吗?
2、复习:在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秦兵马俑》,领略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魅力,那么你能说说你心目中的秦兵马俑吗?(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文中有一段话,把文章连在了一起,概括了全文,是那一句?出示过渡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齐读)。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3~12自然段,感受一下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二、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浏览3—9自然段,找一找你发现有多少种兵马俑。
2、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你就浏览主题网站上的有关资料,看看图片和文字介绍,读读课文,想想这种兵马俑有什么特点?同桌可以相互说说。也可以模仿模仿动作。
3、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
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身材魁伟、高大,膀阔腰圆,给人一种指挥家的印象,形神兼备、气宇不凡,端端正正的五官,炯炯有神的眼睛,显得神态威严、性格坚毅,足智多谋。
武士俑:威武凝重;造型高大浑厚,健美、洗练。神采各异,栩栩如生,身着短衣或铠甲,腿扎行膝,姿态不一,威武矫健。
骑兵俑:头戴圆形小帽,下穿紧扣连裆长裤,足登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衣服短小轻巧
马俑: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腹背壮实,轮廓优美,前腿如柱,后腿如弓,英武骄健。
5、出示课文8自然段,齐读。
7、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倾听到,那一个个威猛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酸……
选一种兵马俑的神态模仿给同桌猜猜。看谁模仿的神态最逼真。
8、兵马俑就这么多种神态吗?(不是)从哪儿可以看出?(省略号)请你再次浏览学习网站,试着把省略号补充完整。
9、交流。谁能用“有的……好象……”的句式来替换一下?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10、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现在已经出土的兵马俑中没有哪两件是一模一样的。而且每一件兵马俑的面部表情比例与真人的比例一样。
11、看视频录像
大家看,这么多的兵马俑浩浩荡荡,面队这样的兵马俑你想说写什么?
12、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无怪乎1978年3月,前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了秦兵马俑后,感慨地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13、出示社会各界赞美兵马俑的语言。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1、学生质疑。秦始皇为什么要建这么多的兵马俑?怎么会保存到现在的?兵马俑坑的发现?……
2、引导学生浏览质疑中心,拓展阅读,作深入的研究。
3、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