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5-08-19 17:16:05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3篇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3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本课极其生动逼真地记叙了快手刘变戏法的过程,表现了他纯熟的技巧和出神入化的手技。文章以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从“我”(一个孩子)的眼中看快手刘变戏法,充满了童真与童趣,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本文的特点是作者把快手刘变戏法的过程写得十分生动逼真,语言准确,动态感强烈,首尾呼应;同时又写出了孩子天真的心理,读来饶有趣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表现童心和童趣,理解一般叙述与典型介绍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练习选用指定的词语写一篇短文,介绍魔术表演的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快手刘纯熟的技艺和出神入化的手技。

媒体设计:

投影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板书设计:

神出鬼没

13、快手刘(变戏法)

神奇无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提问:什么叫快手?“刘”是指什么?

看到这个课题,你们会提哪些问题呢?

(二)交流预习收获

1、交流朗读,正音、纠错。

2、交流字词识记、含义。

3、互相质疑。

(三)初读指导。

1、学习生字词。

(1)正音。

卖糖简单绢子玻璃眨眼发烫

棒糖撂地摆摊白瓷臊

(2)释词。

撂地戏法神出鬼没

2、轻声读全文,思考并准备回答下列问题。

(3)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快手刘变戏法的情况的?

(4)课文可以分几段?

(5)默读全文,思考各段段落大意,讨论后小结。

第一段:介绍快手刘是一位变戏法的老人。

第二段:写快手刘变戏法的情况。

第三段:写我对快手刘的赞叹。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四)作业布置

1、习字册有关练习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表现童心和童趣,理解一般叙述与典型介绍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练习选用指定的词语写一篇短文,介绍魔术表演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题眼是什么?(快手)

2、为什么称他为“快手刘”,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师读第一小节自然导入第二小节。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读:你从中了解了什么?

(2)交流:

(快手刘是谁、戏法工具、快手刘变戏法神出鬼没)

▲简要说说“快手刘”变戏法的名称和工具。

▲理解“神出鬼没”,课文中是怎样写快手刘变戏法神出鬼没的,找出关键词句同桌交流?

▲交流相机板书:

明明居然难道东指西吹好像

▲学生各自轻读课文,同座间练习运用上述词语描述“快手刘”变戏法的情况,可适当加以动作。

▲学生讲述表演。

3、读第3——6自然段,说说“我”及快手刘当时的话语,神态和动作。

(1)圈圈画画。

(2)交流并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朗读→表演

4、讨论:“我”为什么那么自信?

5、结果怎样呢?指名读第7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并朗读,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用波浪线画出写“快手刘”的'话语和动作的语句,看看这两部分的介绍告诉了我们什么?)

6、想一想:文章为什么要写“我”的心理活动和话语?

7、齐读最后一段,指导读两个“真是”,体会赞扬的语气。

(三)朗读全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总结课文,重理脉络,指导复述

一.指导复述

1.重点指导复述第二段,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1)提问:第二段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复述第一部分。

仔细阅读,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记住一些关键词语或句子。

“快手刘变戏法的工具。

变得神出鬼没。

变戏法的情景。

分别记住内容,同座互相练习复述,提出补充意见,再练习。

指名当众复述并进行评议。

(3)以表演助记忆,复述第二部分。

同座位分角色轮读第二部分,记住描写各自的动作和语言的句子。

合上课本,共同复述第二部分内容。

仿此,交换角色练习复述。

指名当众复述。

2.练习复述全文。评议。

二.指导写魔术表演。

1.读课后习题4。想一想:这道题总的要求是什么?有哪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具体要求有两点:一是这次魔术表演是要让自己“惊奇”的,二是提供了9个词语供选用,可以自由选择,但大部分都要用上。

2.默读《快手刘》,思考:这篇文章写了快手刘变戏法的哪些方面?(语言、动作和表情)还写了“我”的什么?(心理活动以及动作、语言)

3.回忆已经看过的魔术,仔细想想当时的情景,练习写作。

三.作业:

1、写魔术表演片断

教后小记:

教学时应着重抓两点:一是抓住第二自然段中快手刘变戏法的时的饿动作,指导学生进行复述,从中体会快手刘变戏法的出神入化。二是由于采用侧面描写是本文的结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要协助学生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地方,并体会这样的好处。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预设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了解《三国演义》及诸葛亮这一光辉人物形象。

3、理 ……此处隐藏1063个字……的准确认识;他对问题的准确认识来自他的镇定和冷静的态度。)

(六)学生讨论拓展

1、现在我们来讨论两个问题:

(1)假如这次魏国领兵的不是司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马昭,诸葛亮还会用“空城计”吗?(2)诸葛亮身为蜀国的丞相,在当时的形势下,他的生死可谓关系到蜀国的存亡。而此时诸葛亮却把自己置身于作战的最前沿,还冒险用了空城计,如果他的计谋不够周密,如果他的部下表现得不够镇定,如果司马懿并不完全像他设想的那样多疑,如果司马懿能听取他儿子的意见,如果司马懿也冒险进攻等等,后果都将不堪设想,三国的历史恐怕也要重写!你对诸葛亮的这种冒险做法有何看法?

(教师小结:能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这正是其智慧过人之处。谨慎而不胆小,冒险而不盲目,这种冒险精神对我们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是有启示的。)

2、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表现诸葛亮智慧的故事。你还能列举出其中的一些吗?

(教师:《三国演义》中精彩的篇章很多。“一本好书可以使人终身受益”,我建议大家课余挤点时间好好读一读《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想你的收获一定会很多。)

三、知能迁移

今天,请同学们回去之后,结合课文,展开想象,运用我们所学到的描写的方法,替司马懿写一段话,回复诸葛亮对他的嘲笑。

四、小结本课

学习了小说的阅读方法。对诸葛亮这一形象加深了理解。对智慧有了新的认识。

五、练习

文后练习四。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小时候,我们曾在空房子里或山谷中,听到过奇妙的回声。那时,一种莫名的兴奋涌上心头。探索科学的兴趣,就在这神奇的发现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现在,我们捧读课本,与学生一起诵读,体验小青蛙的快乐、奇怪,体会青蛙妈妈的亲切、智慧。本着“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让我们自己在教学中回味童年。”的理念,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

教学目标:

1、巩固练习要求会认的6个生字。会写“倒、圆、游、围”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让学生读懂声波和水波一样,碰到障碍物就会返回来产生回声。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有趣的动画片,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动画片中的小白兔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回声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而且大家都想弄明白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31课《回声》。

二、引生入境、复习生字:

大家知道,课文中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还有一位慈祥的青蛙妈妈,现在青蛙妈妈要带小青蛙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玩,你们想不想去?不过青蛙妈妈说了,想去的孩子得先读出荷叶上的字词。(复习学过的六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

三、指导朗读,突破重难点:

(一)进入情境,体会景美

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随着青蛙妈妈出发啦!大家一起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忽然听见了哗哗的流水声,啊!到地方了!快看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出示课文插图)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就向我们描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谁想把对这里的赞美通过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

在这个自然段中有两个需要我们会写的字呢!(指导书写:圆、倒。强调生字在格中的占位)

(二)抓住标点,体会心情

1、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了,他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可高兴了,你们听,他在说什么?

出示:“呱呱呱,多好看啊!

你是谁?你在哪儿?“

(启发学生读出小青蛙欢快和奇怪的语气。)

2、谁想来表演这只小青蛙?谁想来表演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咱们一起来看看,看不见的小青蛙是怎样学小青蛙说话的。学生评价。

3、站着的同学来表演小青蛙,坐着的同学来表演看不见的小青蛙。

采访:刚才你们说第一句话时有人学你,现在说了第二句话,又有人学你,你心里怎么想的?

是啊!小青蛙觉得奇怪极了,所以他跑去向妈妈请教,谁来读读他问妈妈的话?(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

(三)抓住动词,揭示方法

1、导:青蛙妈妈听了小青蛙的话是怎样做的呢?自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老师找到了一个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跳”你还能找到吗?

老师来读这段话,同学们来做做青蛙妈妈的动作。

3、大家快看,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练习:青蛙妈妈()着小青蛙()到河崖上。她()起一颗石子,()进河里,河水被()起一圈圈波纹。波纹()到河崖,又一圈圈地()回来。

小结: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青蛙妈妈的动作和河水的变化,所以我们在说话和写话时,也可以用上连续的动词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

(四)抓住因果关系,突破难点

1、导:水的`波纹和桥洞里的回声有什么关系呢?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咱们一起来听听它是怎么说的。(听青蛙妈妈的讲解)

2、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能用一个词来评价一下吗?(和蔼可亲、亲切)是啊,妈妈对孩子说话就是亲切的,你能像青蛙妈妈一样也用亲切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吗?

3、小青蛙听完妈妈的话高兴吗?是啊,他高兴得一蹦老高。谁来读读他的话?

4、同桌之间互相扮演青蛙妈妈和小青蛙,注意他们说话时的不同语气。

5、指一对同桌来表演。课件演示回声的形成。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听见回声?

小结:明白了为什么,得到了知识,让小青蛙感到无比的快乐,接下来他又去做什么了呢?谁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桥洞底下又响起了欢快的叫声)就让我们再次齐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再一次体会小青蛙那快乐的心情吧!

四、生字迁移、巩固识字:

老师把这篇课文编成了一首小儿歌,里边藏着这篇课文中所有要求会认的字。看谁能正确地读出来。

(小青蛙“呱呱”叫,听到回声好奇怪。妈妈带它跳上崖,扔下石子做实验。波纹圈圈去扩散,碰到崖边又返回。小青蛙,开心哩,蛙声回声连成片。)

五、举一反三、指导写字:

这课还有两个字我们没有写,一个是游,一个是围。游字的结构和哪个字是一样的?(“倒”)围字和哪个字是一样的?(“圆”)写这两个字时还要注意些什么?书写练习。

六、拓展阅读、启发思考:

你还在哪些地方听到过回声?讲讲当时的情景。相信同学们都明白回声是怎么回事了,可是在回声中还有许多奥秘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这篇文章《山会说话吗》相信你会从中了解更多有关回声的知识。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