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十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和小数的方法。
2、会将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和分数。
3、在经历把百分数改成分数和小数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和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第7页两个监测人员的对话情景:“我们监测了34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其中有35%的城市达到了二级标准”。
教师:观察情景图,说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
教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还有百分之几的.城市空气质量没有达到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的问题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40×35%。
教师:说说这样列式的想法。
学生:……
教师:该怎样计算340×35%呢?学生独立思考340×35%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交流汇报。在交流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发现要计算340×35%,可把35%写成分数或小数后进行计算,即把35%改写成35100或0.35。
学生尝试计算,并指名板演计算过程:
340×35%=340×0.35=119(个)=119(个)
教师:我们通过把35%改写成分数或小数的形式解决了“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的问题。如何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呢?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内容。
板书揭示课题: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二、自主探索,总结方法
出示第7页例1。
学生自主尝试把17%,40%化成分数学生汇报改写过程并板演:17%=1710040%=40100=25教师:当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后,不是最简分数的应化简成最简分数。
教学把46%,128%化成小数学生尝试把46%和128%化成小数。(学生可能会有下面的一些改写形式)46%=46100=46÷100=0.46,128%=128/100=128÷100=1.28。你能将0.5%化成小数吗?
同桌交流后汇报。
教师:观察比较上面的改写式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
小组讨论
交流归纳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方法
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把17%,40%改写成分数,把46%,128%,0.5%改写成小数的过程,同学们能不能试着说说,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呢?
学生讨论交流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归纳总结得出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看教科书第8页两个同学的对话框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百分数化分数、小数的方法: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注意不是最简分数的要化简成最简分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可以直接去掉百分号,同时把百分号前的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9页,课堂活动第2题教师:说说怎样才能准确地在格子里涂色呢?学生思考后独立完成在书上。
2、完成教科书第10页第2题和第5题第1小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结束全课
教师:通过这节课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
小学数学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 情感目标: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主题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在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棒棒”假日小队的同学们来到郊外开展了一次野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他们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同学们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后回答。(同学们有的在搭帐篷,有的在烧烤食物,有的在钓鱼,有的在洗菜,还有的给小鸟做窝。) 板书:搭帐篷 烧烤食物 钓鱼 洗菜 做鸟窝
二、引导观察,体会方法
1.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1)教师提问:参加活动的队员们已经把毛巾晾晒起来,如果每人用一条毛巾,你知道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吗?你是怎样知道的??课件演示:晾晒毛巾的六个架子突出,其余场景虚化。 (有的学生可能是数出每个帐篷里住12人,教师引导学生: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吗?)板书:2×6=12。
(2)教师提问:根据搭帐篷小组队员们的活动,你还能提出什问题?怎样解决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学生可能提出:3个帐篷一共住多少人? 教师指导学生从图中提取相关信息并追问:你怎么算出来的?学生可能说出以下解法。
解法一:每个架子上有6条毛巾,有6个架子,一共住了6×6=36人。
解法二:每个帐篷住12人,有3个帐篷,一共住了12+12+12=36人。
2.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根据参加活动的同学晾晒的毛巾,就提出了一些数学问题,并用各种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参观其他小组的活动情况,看看你们会有什么新发现?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1.教师提问:选择你喜欢的活动项目,仔细观察,和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再想一想,别人提出的问题你能帮助解答吗?比一比,哪组同学合作提出的问题最多,解决的办法最好。
2.各小组选择有关活动,在组长带领下,互相提问,开展讨论,解答说理。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与学生共同交流,了解各组活动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
四、汇报交流,应用拓展
1.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补充。汇报的内容有时是无序的,教师通过以下有机的设问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正确表达。 我提出的问题是( ),发现( )条件后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说列式解答的过程及理由,教师板书相关解法。
(1)烧烤活动 ……此处隐藏8066个字……7、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观察的过程中聪明的利用了自己制作的方向板,那么你们知道在使用方向板来辨认方向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吗?
生:方向板摆放的位置应和生活中的方向相同。
活动四:
1、(出示书P21的挂图)这是哪个国家的行政区域图?(生:中国)地图的形状象什么?
(生:象一只雄鸡)
你在这幅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1:首都北京。
生2:我们新疆。
生3:还有指向北方的图标。
2、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了我国的首都北京和我们所在的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我们的家乡的位置大约就在这里(师指出大致位置),请跟我一样在这里作一个标记,谁能说一说我们的家乡和北京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整体感知
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意义和法则分散在一至六年级,本课是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认请四则运算意义和法则的本质,在复习中把知识条理化,在整理中形成比较完整知识结构。
由于本课涉及的意义和法则的内容均是旧知识,在本课教学中力戒重复旧知,而把重点应放在知识整理,运用归类,比较等方法,达到最佳效果,难点是对四则运算法则本质特点的高度概括。
针对本课意义、法则、文字,表述内容较多,整理和复习时要多学一些典型实例,通过具体实例来整理复习意义和法则,既能减轻不必要的思维难度,又能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环境中探索知识的奥秘。
另外,整理复习课不同于其它新授课的课堂结构,往往是复习和整理浑然一体,在复习的同时整理,在整理中加深和提高。
教学内容:教材P90、91、92,练习二十16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归纳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
2。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3。总结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4。总结验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能力,比较异同能力,形成知识结构能力。
2。运用法则熟练、灵活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本质。
教学重点:
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整理四则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对四则计算算理本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幻灯片。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归纳知识结构
1。四则运算的意义。
(1)举例说明四则运算的意义
根据下面算式,说一说它们表示的四则运算意义:
[用具体实例说明四则意义,不仅避免死记硬背,而且还能唤起学生记忆,使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2)观察表格。
请同学观察课本90页表格,看一看,整数、小数、分数的哪则意义相同?哪则意义有扩展?学生回答。
(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意义相同,减法意义相同,除法意义相同,只有乘法意义在小数和分数中有所扩展)
(3)你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则意义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表示为:
[通过看表格,指出知识的异同点,通过画图式,弄清知识间相互联系,从而使学生对同一层面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的纵向认识,弄清了横向关系,形成了知识网络。]
2。四则运算的法则。
(1)加法和减法的法则。
①出示三道题,请分析错误原因并改正。
学生回答,它们的错误分别是:数位没有对齐,小数点没有对齐,没有通分。
②三条法则分别是怎样要求的?(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分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减)。
三条法则的要求反映了一条什么样的共同的规律?能用一句话概括吗?(相同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或相减。)
[学生进入高年级,要不断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的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加以总结和概括,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2)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①出示两道题:
对照上面两题,口述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再把上面两道题改编成小数乘除法计算:1。422。3、4。1821。23让学生在整数计算的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②通过上面计算,你发现小数乘法和除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法则计算,小数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也按整数除法法则计算。)
有什么不同,(小数乘、除法还要在计算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分数乘法和除法比较又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相似点是分数除法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不同点是分数除法转化后乘以的是除法的倒数。)
3。口算
(1)计算后说一说各题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73。06—3。96 (差的百分位是0,可以不写)
37。51。03 (积是三位小数)
8。70。3 (商是整数)
3。1315 (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要除到小数点后第四位)
[本套教材十分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总结口算中容易出错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口算正确率]
(2)完成课本92页的口算,教师用秒表计时。
4。法则中的特殊情况。
(1)先把结果填在课本92页上。
(2)请同学们根据a与0的运算,a与1的运算和a与a的运算分类。学生分类后如下:
第一组:a+0=a a—0=a a0=0 0a=0
第三组:a—a=0 aa=1
5。验算。
(1)根据四则运算的关系,完成课本92页的等式。
(2)根据这些关系,说一说对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计算进行验算的一般方法。(加法可用减法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或减法验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验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验算。)
(3)完成课本92页的做一做第2题。
二、综合练习
1。练习二十第一题。让学生说出计算根据,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性质。
2。课本95页第二题。让学生总结一个非零的数乘以比1小的数或比1大的数后积的变化规律。
3。课本95页第三题。让学生口述出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成除以一个分数,再转化成乘以一个整数的口算过程。
4。课本95页第五题。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总结了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及注意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细心、认真,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四、课堂作业课本95页第四、六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