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5-07-14 12:24:04
说课稿范文(集合15篇)

说课稿范文(集合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范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笔,对正确书写化学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②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为H2O。

③了解氢气的性质。

④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 教学重、难点

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是本课题的重点;从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是本课题的难点。

4.教具准备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小试管、投影仪。

二、说教法

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

三、说学法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法有:

1.探究学习

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

2.多种感官协同法

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耳听、眼看、脑想、手写等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做好以下指导:指导正确使用教科书;指导学生正确听课。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学习情景

在上课之初,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观看之后,学生意识到人们对水寄予的感情和人们对水的熟悉程度。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

[投影]展示下列资料

生物体内都含有水

2、实验探究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水曾被看作是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

[引导学生看课本P45资料(水的组成揭秘)]

拉瓦锡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空气”,而我们通过电解水也能得到“易燃空气”,并可以揭开水的组成秘密。

取水电解器,加入电解用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在做实验之前,提醒学生注意:

1.提示学生观察两电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

实验完毕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现象:

①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

②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3、验证实验

在得出上述现象后,紧接着问:

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 在前一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验证氧气的方法,自然会想到用木条去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向学生提问试管1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②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呈淡蓝色。

教师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讲解试管2中产生的这种无色气体叫氢气,它在空气中能够燃烧且火焰颜色呈淡蓝色,它就是拉瓦锡所谓的“易燃空气”。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得出以下结论:

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简称负氢(父亲)

4、讲解总结

教师向学生提出: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产生了氧气和氢气两种新物质,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变化表示出来。

这个反应的反应物为水(化学式H2O),反应条件是“通电”,生成物为氢气(H2)和氧气(O2),所以此反应可表示为:水 氢气+氧气。

由此可见水中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教师向学生提出:电解水这个反应属于前面我们所学过的哪一种反应类型呢?为什么?

要求学生回答:因为它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物质——水,而生成物有两种物质——氢气和氧气,满足“一变多”的特点,所以它应该属于分解反应。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气体——氢气,大家对于氢气了解多少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

1.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从网上了解到,氢气是一种新型能源,将会是未来世纪最主要的能源;

3.查阅资料可知,若是不纯的氢气燃烧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4.氢气名称的来源可能与它的密度有关,因为“轻”“氢”谐音。

看来大家对于氢气了解得还真不少,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些有关氢气的知识。

谁能描述出氢气的有关物理性质呢?

1.从电解水的实验可见氢气是一种无色的气体,若闻它的气味,还会发现它是一种无味的气体;

2.试管2内既有氢气又有水,而氢气的体积没有减少,可见氢气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

向学生展示氢气爆炸的投影。

氢气具有“可燃性”这个化学性质。那么该如何去检验氢气的纯度呢?你能结合课本图3—3进行描述吗?

学生讨论并总结: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灯的火焰。然后移开拇指,如果听到 ……此处隐藏23973个字……

2、通过多种形式读以及观察图河课件来理解课文。

3、体会寒号鸟得过且过的最后下场,懂得懒惰不会有好的结果。

本课的重点、难点,我确定为: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而寒号鸟却冻死了,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根据本科的教学内容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寒号鸟河喜鹊头饰,住处简笔画等。

在教学过程上,我这样设计:

(一)谈话导入,回忆课文

根据一年级课文《树和喜鹊》引出新邻居寒号鸟,并介绍寒号鸟是鼠类的一种,因为怕冷日夜不停地号叫而称寒号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我的范读引出学生的思考:喜鹊和寒号鸟分别住哪?为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简笔画画出出处:山脚下的牙缝中住着寒号鸟,对面大杨树上住着喜鹊。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描写季节的句子。(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说到就到,寒冬腊月,大雪纷飞)。

2、通过对词语:躺在、打哆嗦、伸伸懒腰、得过且过这些词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3、分角色读喜鹊和寒号鸟的两次对话。

4、体会寒号鸟回答喜鹊态度,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5、从喜鹊的两次劝告与寒号鸟的态度来感知懒惰不会有好的结果。

(四)小结课文,总结填空

在《寒号鸟》这首歌中出示两组填空:喜鹊————,能住在————的窝里。

寒号鸟———,————在————的夜里。

与教学目标相呼应,体会懂得的.道理。

(五)拓展练笔,新编故事

在《劳动最光荣》这首欢快的儿歌中思考:寒号鸟怎么做不会死,新编故事,对课文理解更深一步。

五、在学法和教法上,我是按抓重点词的方法理解全文,又按图片观察法来体会寒号鸟的处境,通过角色扮演和朗读法来体会文中感情。

以上是我对《寒号鸟》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教学,谢谢大家!

说课稿范文14

杜老师所执教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是佳木斯市小学德育教育校本课程《生魂》第一学段,学会生活单元中的一则儿歌。

一、说教学目标

《生魂》课程重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会做人、会学习、会做事、会生活、会创新”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本学段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掌握一些生活中的`基本常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根据本课程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我们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爱劳动的表现,是光荣的。

3愿意做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做的自己做,不会做的逐步学着做。

二、说教学流程

我校将《生魂》课程打造出了特有的教学模式。

1、 课前收集。通过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名言,引导学生说出从名言

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出课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通过课前老师调查的自评表,了解哪些事同学们会做与不会做。

2、 读文明理。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学习儿歌,引导学生说出在儿

歌中读懂了什么?

3、 生活闯关。通过例举生活中的案例,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

4、实践导行。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杜老师创设了整理书包的活动,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接下来,是杜老师的教学展示。

说课稿范文15

一、说教材

《翠鸟》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鸟儿”中第一课。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详细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鲜艳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 翠鸟的外形时,抓住漂亮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根据大纲要求,三年级阶段着重进行段的训练,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指导学生在观察时抓住事物的'特点有序地进行描述。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目标为:

1、了解翠鸟外形的美丽和它行动十分敏捷的特点。产生喜爱翠鸟,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先基本概括后具体的描述方法,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有序观察和具体描述。

教学重难点:

学习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描写。

教具准备:翠鸟图片

二、说教法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生实际,我采取了以“你喜欢翠鸟吗?为什么?”为中心,引导学生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朗读自己画的句子。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小组之间进行探究、合作学习。通过直观教学法,用翠鸟图片展示,让学生理解作者先概括后具体,按一定顺序描写的方法。朗读体会法,指导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思考,在朗读中想象翠鸟捕食时目光锐利、动作敏捷。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三、说学法

以思想教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引导学生读一读、画一画、看一看、读一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朗读和创新、实践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明确任务

你喜欢翠鸟吗?为什么?从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把你画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小组内交流

结合昨晚预习作业,现在小组内交流。

(四)班级展示

1、翠鸟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学生看图观察,体会作者先概括后具体,并按一定顺序观察的写作方法,有感情地朗读。

2、翠鸟目光锐利、动作敏捷。

抓住2小节中“疾飞”、“一眨眼”,说明翠鸟飞行速度快。3小节“机灵”、“难以逃脱”来说明翠鸟目光敏捷。“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说明翠鸟动作敏捷。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自然段。

3、住处 陡峭的石壁上的石洞里

抓住“老渔翁”的话体会作者由“愿望---失望---希望”体会作者爱鸟的心情。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爱护鸟类,爱护大自然,爱护环境。

(六)、小练笔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仿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五、板书

翠鸟

外形 颜色鲜艳 小巧玲珑

活动 目光敏锐 动作敏捷

住处 陡峭的石壁上 (愿望----失望----希望)

《说课稿范文(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