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5-11-15 14:50:09
美术教案[集合7篇]

美术教案[集合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感受合作装饰新年树的快乐。

尝试用撕、揉、粘贴等方法装饰新年树。

愿意与同伴合作装饰新年树。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特别的树”组图;“新年树”图片;“装饰材料”组图;《新年好》歌曲音频。

材料准备:提前用硬纸板、纸筒做好的“新年树”(每组一棵);剪好的各种颜色的小花、树叶若干;各种颜色、长度的彩带、扭扭棒、纸条、小毛球;固体胶。

活动过程

出示组图“特别的树”,引出活动主题。

老师在来幼儿园的路上发现了一些特别的树,特别在哪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些树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树上有什么?

为什么要装饰这些树呢?

小结:这些树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新年树”。装饰新年树是庆祝新年活动的一部分,人们会把一些礼物、装饰品挂在树上,表示对新年的祝福。

出示图片“新年树”与“装饰材料”,引导幼儿了解装饰新年树的材料并讨论如何装饰。

1.出示图片“新年树”,讨论装饰材料。

老师也准备了好多新年树,小朋友看,老师准备的新年树是怎样的?(光秃秃的,没有装饰物)

我们可以用哪些材料来装饰新年树,让新年树变好看?

2.出示图片“装饰材料”,引导幼儿了解装饰材料。

3.教师示范各种材料的使用方法。

小结:我们可以在新年树上粘上各种颜色、各种长度的彩带;可以把扭扭棒扭成各种形状粘贴在新年树上;可以把纸条揉搓或者撕成各种形状粘在新年树上;还可以粘上各种小的装饰物,让新年树变得更好看。

播放歌曲音频《新年好》,发放材料“新年树和装饰材料”,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装饰新年树,教师巡回指导。

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棵新年树,请同个小组的小朋友们互相合作,一起装饰新年树,让新年树变得更好看吧。

作品展示,师幼共同欣赏装饰好的.新年树。

你们是怎么装饰新年树的?

用了哪些材料?

温馨提示

1.新年树的制作方法(2种):(1)将硬纸板剪成三个叠在一起的三角形形状,并涂上绿色;然后将卷纸筒相对应的两侧用剪刀剪一个长方形缺口,剪好的卷纸筒涂上棕色,作为树干;最后将绿色的纸板插在卷纸筒的长方形缺口上,一颗“新年树”就完成了。(2)将硬纸板剪成类似白云形状的树,并涂上绿色;然后将卷纸筒相对应的两侧用剪刀剪一个长方形缺口,剪好的卷纸筒涂上棕色,作为树干;最后将绿色的纸板插在卷纸筒的长方形缺口上。

2.根据幼儿园情况,可将立体的新年树替换成平面的新年树,装饰材料也可视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

将幼儿装饰好的新年树布置在班级的角落或其他地方,供幼儿欣赏。

美术教案 篇2

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美术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第七课《小挂饰》,其课型为综合·探索练习。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造型表现上的飞跃。它既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技巧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小挂饰的制作方法。

技能目标:较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并对各种废旧材料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与他人的感情纽带关系,培养尊敬他人的思想情感并感受装饰物的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我把它定位在学生能否始终保持学习过程的自觉性、趣味性,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而难点为用不同材质的小挂饰串联方法的掌握。

第二部分:教法、学法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直观动作性思维,为了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

第三部分: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材质的小挂饰以及供学生欣赏的图片。

学生准备:各种彩色纸、纽扣、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以及剪刀、双面胶、针线等工具材料。

第四部分:教学程序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我实行了开放式教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积极生动地参与。

(一)导入

1设疑:上课一开始,教师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漂亮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看?”

2激趣:把小挂饰挂在黑板上,问:“好看吗?老师这儿还有呢。”3揭题。板书课题:“小挂饰”

(二)新授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得让他们通过观察探讨、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等实践活动实现自我的发展。

1研究探讨,自主感悟。

出示课题后,开始教学的新授部分。

2欣赏图片,拓展思维。

看过老师的这些挂饰后,再让学生来欣赏一下其他挂饰的图片。我给学生欣赏的图片共分三个块面:

通过欣赏这组图片,让学生感受古今中外工艺大师制作的装饰物的美感。看完这组图片后教师再提问:“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其他的小挂饰吗?”这个时候,学生会回答出很多,譬如,手链、脚链、风铃等等……

通过挂饰的欣赏,让他们知道在自己身边有很多不起眼的'材料都能通过我们灵巧的双手把它们变成各种美丽的挂饰。学生在欣赏了这两组图片后,已经个个跃跃欲试,急于想自己动手实践了。这个时候,我的教学过程也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三)学生实践操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和认识,应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等方法自我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制作前,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是一个人单独制作小挂饰,还是两个人做,或者是几个人合作。想选择手边的哪种材料来做。还要提出制作要求:(1)有创意,跟别人不一样。(2)注意针线运用的安全性。

(四)作品展示交流

这也是我这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先要求学生把自己或和同学合作的小挂饰佩戴在身上或者拿在手里上台来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自由展示。教师也戴上预先做好的挂饰走在学生中间带领他们一起随着音乐节奏自由表演,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

当表演的时候,教师提出:“同学们,我们可以把自己做的小挂饰送给好朋友或者老师,也可以挂在墙上来打扮我们的教室。”这时,教师把自己的挂饰送给最有进 ……此处隐藏1740个字……的范画:

5。请学生在黑板上画这些线。

6.同学们说说这些线可表现什么,让学生谈感受。

太阳光线 画苹果 毛线 打碎的玻璃 厚重的墙。

7. 理解不同的线给人不同的感受。

直线给人有一种力量,笔直刚劲;曲线生动大方灵活多变;交叉线有厚度,给人一种亲密合作的感觉。

8. 布置作业。

风景、交通工具、建筑 、装饰、人物、小工艺品都可以表现。

9. 学生作画。

鼓励不知如何下笔的学生大胆去表现。可把不会画的学生带到黑板前启发他的思路。

10。展示学生的作品。

将好的作品收集起来,让学生们欣赏。表扬画的有创新的学生。讲评时,重点放在线的表现力方面。

美术教案 篇7

第一周:准备课(学习目的性教育、规范教育、学习准备)、立方体的透视现象介绍。

第二周:立方体的包装盒。

第三周:圆柱体的透视现象。

第四周:圆柱体的生活用品(实物写生指导)。

第五周:各种各样的房屋(写生指导)。

第六周:想象中的机器人(想象画)。

第七周:变体美术字(书写指导)。

第八周:同上

第九周:手拉手的动物(铅画纸制作)。

第十周:生动的纸面具(铅画纸制作)。

第十一周:泥塑面具。

第十二周:泥塑小动物

第十三周:△中国画学习 * 牵牛花 *

第十四周: * 梅 花 *

第十五周:△结合中国画欣赏 小鸡

第十六周:调皮的小猴子

第十七周:戏剧人物

第十八周:复习

第十九周:测评、总结。

准备课

一、本册教材分析、介绍:

二、安排学具准备:

1、思想准备

明确学习目的,进行纪律教育。

2、预习,熟悉教材内容。

3、学习用品准备:2B铅笔、直尺、水彩笔、彩泥、中国画颜料、毛笔(大、中、小白云)、墨汁、调色盘、毛毡、宣纸4—6张等。

第一单元 立方体和圆柱体的透视现象

一、立方体的透视现象

教学目标:

1、了解立体方形的结构,以和人眼所能够看到的局部(从各个角度)——最多三个面,最少一个面。

2、使同学初步掌握“平行透视原理”和“成角透视原理”。

3、能够初步运用立方体的两种透视原理,画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立方体结构的物体。

重点: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原理。

难点:掌握并运用立方体透视原理。

教师课前准备:立方体石膏模型,直尺。

第一教时: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 出示石膏立方体模型。

1、结合数学课同学接触到的立方体概念,让同学分析(引导、启发)立方体的.12条棱。

2、分成三组线(每组4条相同角度的线)。

二、 引导、分析。

依据人在观察立方体的视线高度,人的位置,立方体的位置(角度)。

概括出:

a) 视平线,中心垂直线、心点;

b) 视平线,左、右消失点。

这两种透视的条件: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导出课题《立方体的透视现象》。

平行透视:(板书)条件——

1、立方体的一个面平行对着你。

2、人眼视线的位置:视平线。

3、人的位置:中心垂直线。

4、视平线与中心垂直线的交点:心点。

平行透视三组线:

1、水平线

2、垂直线

3、对准心点的线

成角透视:(板书)条件——

1、立方体的一个棱角对着你。

2、人眼视线的位置:视平线(人的眼睛在视平线的中心)。

3、视平线两端:左、右消失点。

成角透视三组线:

1、垂直线。

2、往左边消失点对准的线。

3、往右边消失点对准的线。

三、根据以上所板书的原理:

1、举例示范,平行透视立方体写生步骤。

2、举例示范,成角透视立方体写生步骤。

以上板书要求:同学作笔记

作画步骤要求:同学能按顺序口头述说。

四、同学回家温习所学知识。

第二教时:立方体的包装盒——临摹(写生指导)

教学重点:通过立方体包装盒的写生,掌握立方体的透视方法,提高同学的绘画技能。

教学难点:培养同学笼统思维和从实物中提炼几何体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根据上节课要求(同学回家复习),抽查提问:

1、立方体的透视现象有哪两种?

2、平行透视的条件,三组线?

3、成角透视的条件,三组线?

二、分析讲解

分析讲解平行透视条件、成角透视条件。

重点:示范演示成角透视立方体画法步骤。

三、写生指导

根据P4第二幅照片中包装盒,作写生指导。

四、巡视指导

要点讲解,注意点(易错地方)重点提示。

五、色彩、投影、花纹装饰等作业要求讲解。

第三教时:各种各样的房屋(写生指导)

教学重点:通过对各种各样的房屋写生或描绘,进一步运用立方体透视原理,对房屋形体作出适当的分解,将复杂的房屋看作是多种几何体的合理组合,画出符合透视规律的房屋建筑画。

教学难点:对同学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研讨同学作业

指出普遍存在着的问题(黑板示范解决)。

二、指导观察

1、指导同学观察房屋(看作类似立方体)。

2、启发运用已学的立方体透视原理去画房屋。

三、示范

指导面对一幢房子(或照片中选一座):

1、确定视平线左、右消失点;

2、从人站的位置确定中心棱线的位置;

3、通过立方体定位,修整成房屋的形状,划分结构。

4、最终完成房屋构图。

四、练习

同学调整、修改稿件,教师巡视指导。

五、典型作业研讨

引导同学进一步修整作品。

六、拓展

安排同学课后从学校操场和教学楼阳台,观察和近的建筑群。

第四教时:高楼——写生指导

一、分析,描述

通过实景观察,让同学述说从要求的角度所看到的高楼

(角度、形状组合、色彩和细节,周围的环境等)

二、欣赏范画

1、出示范画“高楼”。

2、讲解构图方法、思路,景物的取舍。

《美术教案[集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