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

时间:2025-07-09 12:24:05
有关桥教案范文集锦10篇

有关桥教案范文集锦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桥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桥教案 篇1

走独木桥可以增强幼儿的平衡能力,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下面为大家分享了走独木桥的体育教案,希望对老师们会有办帮助!

一、 活动背景

在每天的早锻炼中,我们大班的小朋友总是喜欢在很高的地方往下跳,我问他们“害怕吗?”

有的说:“这有什么好害怕的,又不高”;有的说:“我一开始害怕的,但看见他们都能跳,我也跟着一起跳,就不害怕了!”。

捕捉到这个兴趣点后,我翻阅了许多幼教杂志。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 ,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根据以上的情况便生成了这个活动。

二、 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双脚行进跳,两人前后合作跳,锻炼腿部肌肉,掌握协调能力。

2、有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能勇敢的尝试各种挑战。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只布袋

2、准备活动的音乐,小红旗四面,四枝小树枝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运动吧!”

听音乐跟老师做准备活动。

2、导入:探索布袋

“小朋友,这是什么?”(布袋)

“你们以前和布袋玩过游戏吗?现在我们就和布袋来玩游戏吧!”

老师的要求:“请你开动的小脑筋,玩出与别人不一样的花样来!”

幼儿探索,老师辅导。(捕捉跳得像只袋鼠的孩子)

(评析:在活动的开始让幼儿自由探索,考虑到大班幼儿

>有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自己想到小袋鼠进入主题,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想像空间,调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学习双脚并拢跳

“小朋友们,快来看呀,她跳得真像只袋鼠,好棒!”

“我们请她为我们表演一下,好吗?”

请这位小朋友演示,其余的坐下休息。

“还有谁有不同的玩法?”

请出那位跳的像袋鼠宝宝的幼儿来演示,其他幼儿观察:她是怎么跳的?

演示后请她介绍是怎么想到的'以及这样跳的方法。(介绍布袋)

小结:双脚并拢,起跳时膝盖稍弯,双臂自然放于胸口,前脚掌用力往上蹬,落地时轻轻着地。

“那我们也来学她的样子,做袋鼠宝宝跳,好吗?”

提醒幼儿穿布袋可与同伴互相帮助

“袋鼠宝宝们,用力跳,跳的高又远,跳到老师这里来。”

幼儿朝着老师的方向向前跳。

(评析:这部分是重点,在活动中,利用布袋来束缚孩子们活动,让他们尝试探索怎样跳得又稳,又轻,又快,又高;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加以引导鼓励:能力弱的可以多跳几次,直到战胜自己,克服恐惧心理;能力强的为他们加油鼓励,体现同伴间的相互关心。)

4、游戏:挑战自我《过独木桥》

(1)、选择一条独木桥(一高一矮)勇敢的跳过去。

师:“大家看,前面有两条独木桥,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幼儿说一说。(一高一矮)

“小袋鼠,你们敢跳过独木桥吗?”

“真勇敢!那你愿意过哪座桥,又该怎么过呢?我们来试一试。”

师提出要求:请孩子们在想试跳的那座桥前面排队,一个一个按次序跳,要注意安全。”

(过独木桥时,教师引导幼儿互相鼓励,勇敢的跳过桥。)

“孩子们真勇敢,都跳过去了,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跳过去的?”

(请试跳时遇到困难又得到别人帮助的幼儿介绍,烘托同伴间相互关心的美好情感。)

(评析:为了丰富幼儿的经验,让幼儿自己来跳高的独木桥,挑战自我,增强自信心。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在练习过程中自己寻找方法。)

(2)练习与同伴合作跳。

“大家真厉害,都能勇敢的通过独木桥,刚才我们是一个人跳的,那能不能与同伴一起合作跳呢?”

先讨论,然后请小袋鼠们找自己的好朋友来跳跳看。

幼儿探索,师巡视指导,引导多人跳,把他们吸引过来,提出要求:要跟着口令协调跳。

(评析:这部分是难点,要求是合作跳,可以是两个,三个,甚至更多,让孩子们自由探索,教师通过引导让孩子们协调好动作,一起喊“一二、一二”,使大家跳得又快又稳,并一起分享胜利带来的欢乐。)

5、小游戏:抢红旗

“那我们来个比赛,抢红旗!”

师介绍游戏方法:五人一组,分成四组,每组的小手搭住前面的肩膀一起向前跳,注意要喊口令。哪组先拔起小红旗就获胜。

(评析:以游戏的形式来突破难点,举行比赛,运用竞争、鼓励、表扬的手法来进一步练习,更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及练习的兴趣。)

6、结束部分

(1) 放松练习《雪人融化了》

“唉呀!我好累啊!大家累吗?那把布袋脱下来放边上,跟我一起放松一下吧!”

“啊呀呀!我的腰融化了,不行不行,我的左腿也融化了,我的右腿也开始融化了,我的手,我的脸,我的身体都融化了!”

(2) 整理布袋

“嗯,游戏结束了,小朋友们,我们把布袋整理好,下课后再用别的方法来玩布袋吧!”

三、 活动评价:

本次内容是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来落实到幼儿身上。根据新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 幼儿同时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本次活动准备能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

这次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并且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在相互的鼓励,帮助中学会了双脚并拢跳,探索到了一些有关跳的玩法。

大班的孩子探索欲望很强,能相互合作,也有竞争意识,经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对自己有了重新认识,感觉自己厉害、勇敢了,增强了自信心。在接触中发现,这些孩子喜欢探索,敢于尝试,对于跳,合作跳非常感兴趣。

桥教案 篇2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一文的第4段,因为用词的问题,某些字句容易引起误解。还发现该段“第三”处若从远近大小的角度来质疑效果会更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并大胆地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可喜的是被激 ……此处隐藏8879个字……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知道火车过桥的路程包括一个桥长和一个车身的长度。学会计算过桥路程。

教学难点:学会计算过桥时间。

四、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1.谈话: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过马路,你们思考过吗,一个人和一个队伍以同样的速度过马路所用的时间一样吗?同样的速度,同样的马路,所用的时间为什么不一样?

[策略] 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问题的能力。

2.游戏:指定教室前一段为马路,请一组同学演示过马路的情形,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3.小结:看来这个队伍过马路,不但要走马路的宽度,还要走一个队伍的长度。小小的过马路也存在着这样的数学问题。其实,火车在过桥、过隧道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火车过桥问题。

[策略] 把数学知识依附于常见的现实生活问题中,引领学生发展自身灵性,寻求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间的本质联系,进而合理处理相关信息,结合鲜活的数学材料,给原本单一冷漠的内容注入人文的血液,促进学生感悟、内化。

(二)情境体验,初探规律

1.理解:过桥路程=桥长+(一个)车长

一列火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由车头开始上桥到车尾离桥共用4分钟,车速是每分钟1200米,请你计算火车过桥的路程?

(1)小声读读。

(2)谁愿意计算火车过桥路程?解释一下你列的算式。

(3)你在解答这道题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播放课件:

①理解车头开始上桥到车尾离桥

谁能到电脑前边演示边说说怎样叫车头开始上桥到车尾离桥?

②理解过桥路程

过桥路程指哪一段路程?谈谈你的想法?

引:我们可以找准一点来观察。(课件演示火车过桥的情形)

以车头为标准;以车尾为标准。

[策略] 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巧妙的设计了课件:学生可以用鼠标自由拖动火车过桥,同时,火车过桥的情形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眼前。真实的声音,逼真的画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感悟,碰撞观点,发现规律,有效突破难点。

(4)小结:火车过桥的路程等于桥长+(一个)车身长

板书:过桥路程=桥长+车长

(5)通过这一数量关系,我们联想到什么?

板书:过桥路程-车长=桥长

过桥路程-桥长=车长

(6)我们能根据这一数量关系推到其他数量关系,有数学思想。在刚才的学习中,我发现同学们能抓住这一问题的关键语句分析理解这道题,我们的学习方法不错。因为你们善于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我们有了这样的研究成果。

(7)火车过桥路程与哪些因素有关?(速度、时间、桥长、车长)

板书:过桥速度、过桥时间

2、学会计算车长

小结:看来过桥路程不但与桥长和车长有关,还与过桥速度、过桥时间有关。下面我们利用研究的这一成果,解决几个生活中的问题。

一列火车,通过4400米长的大桥,已知由车头开始上桥到车尾离桥共用4分钟,车速是每分钟1200米,求这列火车有多长?

(1)请你在练习纸上列式解答?

(2)请同学到前面分析讲解?

3、小结:我们一起研究了火车过桥的问题,其实在火车过隧道中也存在着这样的数学问题。

[策略] 真实的情境,经验的应用,有序的导向,使学生在自主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方法。数形结合,让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巩固拓展,提升认识

1.基本练习

一列300米长的火车,通过隧道,已知由车头开始进入洞口到车尾离开洞口共用3分钟,火车的速度是每分钟1100米。求隧道的长度?

(1)你们有一张同样的题纸,自己读题分析,在题纸上解答?

(2)愿意把你的解题过程让大家看看吗?给大家解释解释。

2.变式练习

有一列500米长的火车,通过一座5500米长的大桥,火车每分钟行1000米,问火车通过大桥用多长的时间?

(1)这一问题和刚才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2)应该怎么求过桥的时间?小组商量商量。

(3)小组反馈。

[策略] 练习注意覆盖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注意变式练习,避免练习的机械重复,内化新知。多种练习也是一种信息源,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深化理解、蓄积“能量”的过程,是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完善认知结构、提升认识境界、增长人生智慧的过程。

3.延伸

谈话:前不久我们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春游。

五年级有学生248人,排成四路纵队去春游,队伍行进的速度为每分25米,前后两人相距都是1米。现在队伍要走过一座桥,整个队伍从上桥到离桥共需16分。这座桥全长多少米?

(1)请各小组解决这个问题,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

(2)请一个小组到前边给大家分析。

4.小结: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过桥问题来解决的问题。多观察多思考。

[策略] 学为所用,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的情趣。

(四)归纳总结,评价升华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桥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说明事物的特点,具体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学习以代表性事物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初步了解本文说明顺序。

教学策略:

学法:筛读、讨论、实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拱”字切入。

(1)展示桥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桥,并做出判断。

(2)出示两种文段,让学生在比较中感知说明文体。

二、整体感知:

给课文题目加上定语(教师在已经写好的板书“中国石拱桥”前加上“……”,成为“……的中国石拱桥”)。

(并解决学生阅读课文中疑难问题。)

三、研讨课文

(1)作者在说明中国石拱桥特征的`时候,为什么举赵州桥、卢沟桥这两个例子呢?一个不是更简炼吗?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具体分析,勾画圈点,看看赵州桥、卢沟桥是不是体现了中国石拱桥这些特征了。

(3)结合课文,观看幻灯片,赵州桥和卢沟桥各自还有什么特点吗?

(4)结合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

(5)假如你是导游,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设计一段话,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四、总结

五、牛刀小试

我们生活在江南水乡,桥梁无处不在,请你介绍一座熟悉的桥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篇小说明文。

《有关桥教案范文集锦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