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精)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篇1其中最让我感动又感到凄凉的是——抢修铁路。
索络面卡区的团组织几乎全部上阵了。团省委去了三个人——杜巴瓦、潘克拉托夫、保尔。这三人是朱赫来同志亲自选定的。铁路抢修工作开始了,谁也没想到条件会有那么艰苦。寒冷的秋雨侵透了衣衫,沉甸甸、冷冰冰的,四周荒凉一片,几百个人晚上只能睡在四间破房子里垫着干草的地板上,穿着淋湿而又沾满泥浆的衣服,紧紧地挤在一起,尽量用对方的体温取暖。早上,大家喝点热茶就去干活,午饭天天是扁素汤和一只煤球样的面包。
保尔常常身先士卒,脚下的靴子已经不成样子了,搅动的麻木,而时常有匪徒进行骚扰。胜利即将在望了,而保尔的身体却日益严重了,他发烧已经好几天了,令人恐惧的肠伤寒也悄悄向保尔发起了进攻,但他还是坚持在岗位上。终于,他栽倒了,体温高达41。5℃,肺炎加伤寒差点把他带到另一个世界,凭着对革命坚强的信念在与死神的拔河中胜利。在回去的列车上大家都拒绝让保尔,幸亏有霍里亚瓦才没让悲剧发生。
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励志书籍之一,他告诉忠诚;他告诉我正直;他告诉我坚强……保尔告诉我一个人的毅力有多大,年轻的保尔疾病缠身,仍不停地工作。写到这里不免有些惭愧,以前老师有一次不做作业太多,对那时的我成了一种困难,没能跨过去,现在想起真有些对不起这本书。
保尔的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坚持写作,对撞机毫不顾惜。书中写道:他呕心沥血的稿件丢失,如果是我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放弃,但可惜不是我,我们的保尔用不可思议的毅力从新完成了巨著。书中有这样脍炙人口的一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想想现在的我们在想想书中的保尔,在面对学习,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我们的态度是一样的吗?现在的我们不薄而更有优势,为什么还要逃避学习。我们要以坚强的毅力去战胜种种困难与挫折,成功其实只有那么一小步,但却一直找不到下脚的地方,所以保尔应是我们的榜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保尔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一个英雄的成长,让我们知道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保尔的精神时至今日依然不息,保尔的时代依然在继续着,现在让我们为保尔,为现实中的保尔致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篇2今天,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书中的主人公——保尔使我油然而生敬意。
保尔被老师神甫赶出学校后,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他与冬妮亚结为朋友。他在装配工朱赫来的引导下,懂得了布尔什维克是为穷人争取解放的革命政党。他依依不舍得告别了冬妮亚,逃离了家乡,加入了红军,成为了一名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但是他的身体状况每况俞下,右腿变成残废,脊椎骨的暗伤也越来越严重,最后终于瘫痪了。但他并没有不此而沮丧,而且开始了他的艰难的写作生涯,从此有新生活的良好开端。
保尔是一个苦孩子,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受压迫受欺侮,处在饥饿和死亡线上。但是,他敢于向不公平的屈辱的社会地位挑战,敢于起来改善自己和劳苦大众的命运。他在朱赫等老一辈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帮助下,积极投身于扞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保尔一生的经历实际上是向不公正的命运挑战,向困难挑战,向自身的残疾和不幸挑战的过程。可是,一个人究竟能够承受多大的苦难和打击呢?一天之中冒着枪林弹雨向敌人发起17次冲锋,身患伤寒饿着肚子踩着冰冷刺骨的泥浆修路,从死神那里挣扎出来,躺在病榻中受尽伤痛的折磨。双目失明后,他回到家乡,只求能听见母亲的声音,然而亲爱的母亲却已化作了一堆黄土,即使是这样,直到最后,他还要把自己的经历经过升华之后变成精神财富献给人类:“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那么在临终之际,他能够自豪地说: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这段名言曾经唤起几代人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去锤炼钢铁的意志,它是我们寻求人生价值的丰碑,是我们成长和追寻的路标。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保尔已经过时了,中国早已进入到改革的时期,与保尔相比,我们更了解比尔·盖茨,更欣赏他,甚至更崇拜他。还有人认为,保尔的意志品质固然非常值得学习。但他终究不过是颗无怨无悔的“螺丝钉”,现代社会更崇尚个人的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人性的充分张扬,每个人都可能是一部神话。这或许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青年的某些价值倾向。诚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努力让自己过上富足的日子,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人们对自身的人生理想还有没有追求的必要呢?保尔精神还应该不应该弘扬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保尔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有着更强的现实性。一个人生目标不明确的人,如何能正确的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一个没有信念的人,往往是一个迷惘无为的人;一个没有信念的民族,是一个危险的民族。个人的奋斗唯有和党的伟大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生才会显其辉煌,才会更有意义。我想,这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深刻内涵之所在吧。因此,“保尔”不会过时,他不只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丰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篇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将自己一生的经历融于这部长篇小说中,使得它的存在彰显着动人的人性光辉。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篇闪烁着英雄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亦是一首令人敬佩的关于生命的赞歌!
曾经有无数个黑夜,在我濒临绝望,感到无所适从,下一步就要认命地掉入深渊的时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一次次拯救了我,将我从黑暗的边缘拽起来,坚定不移地告诉我:奋斗,再多的苦痛都会过去的。
书籍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本是一个踏实又满腔热血的青年,在当时社会的`影响下,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他却能始终坚守初心,保持一份淳朴与善良,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哪怕后来,他因为上前线,救出自己在乎的人而受到了无数的挫折,甚至是在身体出现巨大问题,半身瘫痪,几近失明的状态下,都不曾放弃希望。从一个满怀抱负的热血青年变成一个自理都成困难的病人,保尔的内心经过巨大的落差,他不是没有想过放弃。在初次写作的时候,他也对自己说“如果这次还不成功,我就没有什么值得眷念的理由了。”可是最终,他成功了。最终。他写成的书《暴风雨里所诞生的》,融入了他的 ……此处隐藏3648个字……一种精神的艰巨、一种意志的支撑。这一种精神现在被光荣的称为“保尔精神”。而这种意志则来源于保尔强烈的爱国革命思想。看到保尔精神,犹如看到一块闪闪放光的金子,照亮了我迷茫困顿的心灵。回想一下我在学习上、生活中一遇到芝麻般大的挫折和困难就一蹶不振,任凭困难将我打倒得一败涂地。而这和保尔精神比较起来,我那一丁点可怜的挫折和困难算得了什么?根本无足挂齿!看看我们的保尔吧!在他身带弹伤、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仍然和各种巨大的困难作斗争!仍旧同外国占领军、白匪军勇敢作战!
我终于深深体会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战争无奈和它所包含的深沉分量!于是,保尔精神演化成一个大大的惊叹号在我的心中划了。一个人在浩瀚世界中犹如沧海之一粟,这么渺小,应当怎样去度过生命呢?对于这个问题,奥斯特洛夫斯基是这样回答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读完这段话,我微笑了,因为我知道我已经得到了对于这个问题最好的诠释。多么有哲理的一段话啊!我把它工整的抄在日记本的首页,让它时刻提醒我应该怎样去度过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这一部影响了几代人的伟大“精神粮食着作”所蕴藏的深意、表露的感情,岂是我所能一一感受的呢?即使有,又岂是我这支笔所能表达的呢?我只是用一支钝笔写上肤浅的只言片语来表达我读后不能自抑的沸腾思想潮水。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却真正给了我的心灵一次崭新的洗礼!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篇8那是一座建筑,伫立在法国巴黎。
1711级阶梯,7000吨钢铁,1。2万个金属部件,259万只铆钉。几百年来风吹雨打,依然没有动半点声色,只是严肃地屹立着,成为巴黎的奇迹。
我问爸爸:“钢铁为何不怕风雨,为何坚韧不屈,为何屹立不倒?”
“因为它是钢铁呀!”——他并没有给我答案,却给“钢铁”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这便是它吸引我的原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我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露出的是——不屈之魂。
作者尼·奥斯特洛夫基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为我展现了主人公保尔历尽磨难的一生:早年丧父,12岁被学校逐出,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受尽屈辱;十月革命爆发,朱赫来让保尔认识了革命;激战中,保尔头受重伤,出院后投身于建设工作,参加了筑路工程;筑路工程快结束时,保尔染上了伤寒;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上帝却没有停下对他的折磨,迎接他的却是双目失明的黑暗。
他根本没有机会站起来,为了不让生命虚度,在亲人的协助下,他拿起了笔,艰辛地进行写作。六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构思中的小说已经完成了3章,他把唯一的手稿拿去给一些老同志提意见,果然很快得到了赞许,谁知寄回来的途中却被邮局丢失了,一页页的心血就这样化为乌有……半年的时间里,保尔像发疯一样每天工作8小时,几乎忘却自己是一个残疾人!
多少读者都为他感到绝望,逆境中,顽强坚韧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却被他的生命诠释——很快,他再次拿起了笔,在自己的努力与亲朋好友的`协助下不断地追赶原来的进度。宽容、顽强雕刻了他的灵魂,执着、奋进带给我无穷的震撼!
苦尽甘来。终于,日思夜盼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短短的一句话就像一把钥匙,彻底解开了束缚在他身上的铁环。受到成功的眷属后,保尔拿起新的武器,走向新的生活……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想想我们——还在为不会做一道数学题乱发脾气吗?还在为偶尔的不顺心欲想放弃吗?还在为偶然的失败从此堕落吗。在重重逆境里的他却用“人生在世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的意志走过一路的艰难曲折,用“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品质战胜一路的荆棘坎坷。他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劳,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的事实,他用他的成功告诉我们“苦难显才华,好运隐天资。”的真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想我有答案了,钢铁是在烈火和骤冷中炼成的。艾菲尔铁塔依然坚韧不屈地屹立着,心中涌起的却是无穷的敬佩之情。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篇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本让人读后觉得荡气回肠的书,这是一首英雄的颂歌。本书所描写的是以俄国十月革命为背景的一个传奇人物——保尔·柯察金。所描述的事件发生于1915年直到30年代初那一段历史时期。保尔·柯察金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中心人物,也是书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他是在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的影响下从自发战斗走向自觉战斗的。在战斗中他懂得了不平等生活的社会根源,懂得了要想推翻旧世界必须成为“勇敢坚强的阶级弟兄”和“坚决斗争的钢铁战士”。在积极投身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中,他认识到,一个人只有和祖国联系在一起时,才会创造出奇迹。他曾说:“我赞成那种认为个人的事情丝毫不能与集体的事业相比的革命者。”
本书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作者在塑造保尔这一形象时,用内心独白、书信、格言警句,揭示了这一形象的内心的全部复杂性和成长过程。保尔的形象是社会主义青年一代中最光辉最典型的代表。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形式来看,这部小说都可以称为30年代的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而就它对读者影响的力量和深度来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同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塑造的“保尔精神” 对人们的影响也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的。拿我国来说,八十年代起我国迈入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同保尔那个时代的具体内容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也有一大堆新的问题需要解决。现实生活不再要求我们像保尔当年那样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去攻占一个城堡,也不再要求我们在身患伤寒的情况下踩着寒冷彻骨的烂泥去修建小铁路。但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进军中,保尔的那种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而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把崇高理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那种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勇于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却仍然是时代的.最强音。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保尔精神仍然是我们强有力的武器。
“人最宝贵的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时能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本书中大概可以算最震撼人心,最精彩的一段的。我想保尔·柯察金那段名言将伴随我一生,鞭策我抓紧每秒每分钟的时间,去做一些有利于人类发展、进步的事,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回首往事时,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